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盼成 通讯员 吴宏博)“水清清,天蓝蓝,柿子红了红满山;川道道,崖畔畔,满山满坡红艳艳。人人都说柿子甜,富平美名天下传……”近日,一首《柿子红了》的原创歌曲MV在“富平文联”公众平台推出后,很快刷屏网络。这首由富平籍作家党益民作词和富平籍秦腔表演艺术家杨升娟演唱的歌曲,是文艺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生动体现。
近期,正值陕西省富平县地理标志产品柿饼的上市季。用歌曲助推地方农业支柱产业发展,仅是富平县文联用文艺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文联为助推乡村振兴,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文艺“组合拳”。
围绕支柱产业 文艺助推发展
富平是“中国柿子之乡”和“中国奶山羊之乡”,尖柿种植和奶山羊养殖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两大支柱产业。近年来,富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两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
聚焦两大产业,富平文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文艺力量。首先,针对柿子产业,文联创新思维,政企协作,联合中国摄影家协会及中国摄影报社,计划开展为期三年的“富平柿饼 甜蜜中国”全国摄影大赛,鼓励全国优秀摄影师将镜头聚焦富平柿子产业,借助《中国摄影报》的平台优势,把富平柿子推向全国乃至世界。目前第一届摄影大赛已经圆满落幕,参赛作品上万幅,亦有200余名全国知名摄影家走进富平、聚焦富平,一百幅优秀获奖作品完成线上、线下展览,观看人数(点击量)超三千万,对富平柿子产业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宣传助推作用。目前,第二届大赛已经正式启动,仅征稿消息已在各大媒体和网络平台形成近千万级关注量。
针对富平奶山羊产业,该县文联联合畜牧发展中心和本土羊乳企业,开展了“富平山羊奶 强壮中国人”文艺作品征集活动,以期用优秀的文学、书画、摄影、曲艺等文艺形式助推奶山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活动已经截稿,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征作品两万余篇(幅),评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预计12月底将进行盛大的颁奖活动。
正如《渭南日报》富平记者站站长王能力所说:这些活动的开展,用文艺形式表现了富平人民干“‘柿’业、发‘羊’财”的精神风貌,更为富平两大支柱产业贡献了文艺智慧和文艺力量。今年11月,富平文联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富平柿饼品牌建设贡献奖”。
挖掘各镇特色 专刊包装宣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了深入践行报告精神,增强文艺工作责任感,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今年10月份以来,富平县文联先后多次组织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协会骨干会员近100人次,赴该县历史名镇庄里开展文艺采风,为即将出刊的富平文联会刊《石川河·庄里专刊》做准备。富平文联为乡镇编辑出版综合文艺专刊,庄里镇并不是第一家。
去年以来,富平文联围绕乡村振兴这个中心工作,就如何培育乡村金字招牌,如何发掘乡村旅游,如何构建乡村产业链等问题,积极探索,发挥自身优势,引领和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塌下身子扎根乡村,用艺术之花点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去年7月,富平文联组织各文艺家协会骨干会员走进该县北部沿山乡镇——薛镇,开展“乡村振兴 文艺助力”文艺采风活动,拉开了文艺助力乡村振兴的序幕。通过采风,文艺家们创作出了大量反映该镇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红色基因、群众生活新面貌的文学、曲艺作品以及书画、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在报刊和新媒体推出后,对宣传推介以及提升薛镇美誉度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这些无形的社会效益必将在未来转换成经济效益。在“乡村振兴 文艺助力”文艺采风活动的基础上,富平文联还和薛镇党委、政府深度合作,开展了薛镇形象标志(LOGO)、宣传语和文艺作品的征集活动,并依托文联会刊《石川河》的编辑力量,编印出刊了一期《石川河·薛镇专刊》,携手助推和打造一个“红色传承、生态文明、产业兴旺”的新薛镇。今年金秋,过去曾名不见经传的薛镇赵老峪北村因为红叶满山而游人如织,成为网红打卡地。这便是无形的文艺助推宣传举措带来的有形后期效应。
曾担任薛镇党委书记的刘军弟说:“这个《石川河·薛镇专刊》对薛镇的宣传帮助很大!”今年已调任县交通运输局领导岗位的他,有意与富平文联二度联袂,为富平交通系统打造一期《石川河》文艺综合专刊。
薛镇模式和经验取得非常好的社会反响后,富平文联以薛镇经验和薛镇模式为基础,将陆续在全县各镇办开展采风活动,做好做大“乡村振兴·文艺助力”这个金字招牌,配合“一镇一品”品牌化发展模式,打造特色文化乡镇,为镇域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为乡村振兴事业助力加油。目前,和齐村镇合作的《石川河·齐村专刊》已完成编印出刊,庄里镇专刊也在有序推进中。
强化志愿服务 情撒农村天地
“文艺工作不能孤芳自赏,必须参与到火热的社会建设中,特别是要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大业中,从中汲取营养,又为其反哺养分。”富平县文联主席王腊梅如此说道,“文艺志愿服务队就可以建立起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富平是一个农业大县,文艺工作必须眼中有‘三农’,心中装‘三农’,活动贴‘三农’。”
富平文联非常重视“文艺六进”和文艺志愿服务工作,2019年成立文艺志愿服务队后,身影便一直活跃在乡村。多年来,文艺志愿服务队走进乡镇学校、村庄、企业等,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节目送到农村送给基层。
在开展面向乡镇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富平文联始终将“小手拉大手”的文艺志愿服务进校园活动作为重中之重。因为农村孩子享受的教育资源相对薄弱一些,加之孩子是社会的未来,简单的“送文艺”只是文艺志愿的浅层次服务,只有在“送”的同时将文艺的种子潜移默化“种”在孩子们的心中,文艺才会后继有人。
近年来,富平文联“永远跟党走”文艺志愿服务进校园、“大手拉小手·文艺进校园”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先后走进老庙中心小学、留古小学、庄里小学等乡村中小学,为孩子们送去作文讲座、阿宫腔传承、歌曲、舞蹈、诗文朗诵、乐器演奏及现场书画笔会等,活动形式异彩纷呈、喜闻乐见,不仅给广大师生送上了一场场丰盛的文化大餐,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了一颗颗文艺的种子。
富平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入推进文艺惠民,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必能为乡村振兴打下更为坚实的文化根基。今后将继续做好文艺助推乡村振兴,大力引导艺术家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施展才华,创作出更多促进人民群众精神共富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