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声腔如何焕发新时代光彩

发布时间:   作者:翟群  来源:中国文化报

川剧《巴山秀才》剧照 黄国富 摄

以临川文化闻名的江西抚州被称为“中国戏曲之都”,孕育传承了采茶戏、傩舞、海盐腔等多种戏曲形式。这里也是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的故乡。10月20日至11月1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抚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抚州市文化和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承办的2019年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在此举行。其间,全国有高腔剧种的11个省区,即河北、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山东的17个院团的19个剧目(其中大戏5部、小戏14部)参演,生动展现了高腔剧种因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而形成的独特魅力。

作为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之一的高腔起源于江西弋阳,在几百年的流变过程中,弋阳腔各分支与各地民间音乐有不同程度的结合,由此形成各地不同风格的高腔。此次展演中,四川省川剧院演出的川剧《巴山秀才》、抚州市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演出的盱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等多个剧目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好评。然而,高腔戏曲不景气,也是不争的事实。展演结束后,观演专家代表、各参演院团负责人等进行研讨,围绕“古老声腔文化如何更好走出去”“戏曲如何焕发新时代光彩”等话题交流心得、建言献策。

守住根本,不忘来时路

在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龚国光看来,展演剧目中,高腔舞台原始形态的表现形式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安徽岳西高腔保留了滚调和干唱,没有弦索,以锣鼓帮腔替代人声帮腔;福建屏南四平戏无弦索,打击乐手坐于台中后侧,和早期弋阳腔乐手坐位相似。两侧置门帘,分由男女二人打帘并兼帮腔者。“还有赣剧青阳腔《窦娥冤·斩娥》的雀步,河北炊庄高腔的唢呐帮腔等,这些原始形态的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高腔艺术‘活性传衍’的史料价值,千万不能忘记。”他说。

“传统经典剧目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往往与老百姓的道德审美趣味契合,在把握正与邪、善与恶、忠与奸、真与伪的道德节点上,直指老百姓的心坎。其次,民间戏曲在提炼生活、塑造人物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舞台技巧上也有很多绝活。像赣剧折子戏《窦娥冤·斩娥》,为防止仅仅靠唱腔表演窦娥喊冤行刑的单一,借用青阳腔民间老艺人甩发、雀步、跪步等技巧。这次高腔优秀剧目展演中,川剧《巴山秀才》、柳子戏《张飞闯辕门》、湘剧《琵琶记》、浙江婺剧《古井捞钗》等都有自己非常独到的舞台表现形式。”东华理工大学师范学院原院长黄振林表示,传统戏曲必须创新,但走得再远,也不应该忘记来路。

江西省赣剧院国家一级作曲程烈清则明确建议,遵照高腔的自身规律,可以在旋律上、节奏上改革创新。如帮腔形式,可以吸收一些独唱、重唱、合唱的手法,原单旋律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多声部,但必须有原旋律的风味,节奏上长短句风格不可写成上下句体的板腔体。在和声上必须尽量民族化,不要一味地追求丰厚的和声和功能性,而要色彩性和功能性相结合。

练好内功,精致的艺术表达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认为,在戏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任何一个剧种或声腔都是独特的文化资源,不应只看到戏曲的共同特性。在戏曲走出去的过程中尤其如此,高腔越是能够呈现出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则其为人类认可和共享的可能性越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有更加自信的文化品格,不仅是跟中国其他戏剧剧种和声腔的对话,还要与世界上很多其他剧种对话,要能准确表达我们的文化个性。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的艺术本体在哪里。传统戏沉淀了世代艺术家的表演精髓,我们要把传统延续好,把传统戏演到极致,做到精致的艺术表达,这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说。

“对于高腔这个古老戏曲声腔而言,首先是要活下来,活好。现在戏曲发展的外部环境非常好,关键是院团本身要练好自身内力,不能没有功夫、没有绝活。要变外在强行输血为内在自主造血,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安徽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李春荣表示,拥有348个剧种的中国戏曲不应仅仅以数量取胜,而应瘦身,以质量取胜,以戏曲的艺术美取胜。发展良好,拥有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艺术大家、名家,拥有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经典名剧的剧种,要自觉承担起传承发展戏曲艺术的历史责任。

“声腔音乐在戏曲剧种中具有DNA特征,是剧种的身份密码,声腔音乐的发展、突破,对于声腔剧种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声腔剧种的发展,声腔要走出产生的畛域,除了继承以往本剧种的传统风格外,尤为重要的是有多方面新的创造、突破和发展。不断地吸取新的艺术因子,捕捉先进文化前进的脚步,在剧目中洋溢出崭新的时代气息。”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邹世毅认为,目前音乐理论上对声腔音乐在戏曲剧种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深入,今后在声腔音乐创作实践中,需要在声腔音乐继承的同时,作审慎而大胆的突破性发展,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横向借鉴、综合利用的创作格局。

面向未来,悉心培育市场

“要让传统戏曲焕发新时代光彩,培养青年观众是关乎根本的大事,只有留住观众,戏曲才有市场;只有培养了相对稳定、有一定规模的青年观众,戏曲才有传续发展的空间。”江西艺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卢川表示,作为培养青少年观众的有力措施,“戏曲进校园”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需要加以重视,一是剧目选择,二是教材编写,三是演出质量。

“各演出机构到校园演出,一定要拿出自家最好的阵容,抖擞精神,奉献最精彩的演出给孩子,也是我们未来的戏迷、观众。因为孩子如果看到一场不好看的戏,也许就彻底地离开剧场不会再去看戏了。这一点是检验我们剧团专业精神的试金石,那种只重视比赛、评奖演出,不愿意送好戏进校园的剧团,不是好剧团。”他说。

江西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苏子裕认为,针对当下高腔戏曲低迷的局面,应“两头抓”,把大、小演出都抓起来。“大,就是指大舞台、大戏;小,就是指小舞台、小戏。历史上高腔大戏多用于迎神赛会、婚丧祭礼、集市贸易等民间集会,但青阳腔又有专门清唱的围鼓堂子,专唱折子戏,不化装,人们自娱自乐。所以青阳腔又有清戏之称。长江流域自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乃至河南都有清戏。这种戏曲清唱,会产生许多戏曲票友,对戏曲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他说。

他建议,有专业剧团的,应不断恢复和推出传统经典剧目的演出,使观众对高腔戏曲艺术有较多的了解,引起看戏的兴趣、欲望、这是增强高腔戏曲文化自信的必要手段。为数不多的民间戏班,它们的生存和发展有许多困难,更是要大力扶植,尤其是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演出机会。要搞会演,民间戏班作兴“斗台”,只要引导得力,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记者 翟群)

编辑:张瑞琪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