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横山区波罗镇——老区焕新机 产业富乡民

发布时间:   作者:高苗 钟文玲  来源:榆林发布


走进革命老区,重温峥嵘岁月,追寻红色足迹,感受时代新貌。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榆林市横山区波罗镇的横山起义指挥部旧址,近距离重温那段发生在波罗古堡的峥嵘往事。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起义旧址——波罗古堡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悍然发动对各解放区的全面进攻。面对敌强我弱、敌攻我守的严峻形势,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同志,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北线统战工作,争取榆林地区国民党部队起义,扩大保卫延安的战争的回旋余地”战略部署,积极策划和领导了著名的横山起义。

1946年10月13日,驻守波罗堡的国民党胡景铎部高举义旗,波罗实现和平解放。此后,西北野战军又全面发起榆横战役,解放了榆横地区无定河南岸的近5000平方公里土地和12万余名群众,为此后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提供了充足的战略空间。

远眺波罗全景 高苗摄


时光飞逝,70多年已经过去。在党的领导下,今日的波罗早已旧貌换新颜。波罗古堡已建成一个集红色教育和历史、文化、民俗、宗教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型景区;古堡北侧的无定河沿岸,阡陌纵横,稻蟹共生,林果纷繁,可谓名副其实的“塞上江南”;古堡以南3公里处的榆能横山煤电一体化发电工程,则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的配套电源点。

波罗镇无定河沿岸稻田 高苗摄


据了解,无定河流经横山近百公里,两岸自古以来水草丰茂、土壤肥沃。近年来,横山区坚持以无定河沿岸撂荒稻田为试点,通过引入种养殖大户、政府扶持奖补、市场规范引导、科技支撑服务等方式,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结合“三变”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无定河沿线村庄水稻种植产业化、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发展,有力推进了全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让撂荒土地迸发出了新的活力。

横山区各级各有关部门还主动扮演“服务员”角色,通过政策、项目、信贷、科技等全方位扶持,积极引导种养殖大户创新经营模式,扩大土地经营范围,引进稻渔绿色综合种养技术,发展“一水两用、一季多收、稻蟹共生”立体生态种养殖产业,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2021年,该区无定河沿岸共有种养殖大户和企业30余家,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3万亩,其中稻渔绿色综合种养3.6万亩,累计生产稻谷2.5万吨、稻蟹20万斤,实现产值1.3亿元,蟹苗总产量位居全省第一。此外,近年“横山大米”还通过了原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保护标志产品”认证,横山稻田蟹则因肉质肥美、蟹黄饱满,一直备受市场青睐。

榆能横山煤电一体化项目 高苗摄


“波罗不仅是一座农业大镇、旅游名镇,还是一座工业重镇。截至目前,全镇共建有6座煤矿、67口天然气井、5座集气站,中煤、榆能电厂、中石油兰石化、国源环保等大中型企业项目也已纷纷落地开花。”波罗镇党委宣传委员高锐表示,仅榆能横山煤电一体化发电项目,每年的发电量即可达100亿千瓦时,实现产值约30亿元、利税4.5亿元,多项技术更是达到了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

游客在波罗古堡内拍摄婚纱照。 赵娜 摄


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优渥的资源禀赋、坚实的产业基础,近年波罗镇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也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绩。2021年,该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亿元,粮食总产量超过1.3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200元,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稳步提升。(榆林发布   文/ 高苗 钟文玲)


编辑:夏雨           责编:刘芝林           终审:吴汉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