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干尸和犀牛化石……揭秘吐鲁番博物馆“镇馆之宝”

发布时间:   作者:新华社记者张晓龙、阿  来源:新华网

国庆黄金周,吐鲁番博物馆人头攒动。这座新疆第二大博物馆展出的“满满干货”,吸引着大批游客慕名而来。

吐鲁番位于天山山脉南麓,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当地年均降水量只有16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干燥炎热的气候特点,帮助大量珍贵文物穿越千年保存至今。

吐鲁番博物馆讲解员阿依努尔·艾尼说,馆内“镇馆之宝”集中在文书、干尸与犀牛化石三大类。

契约、籍帐、私人信札……吐鲁番博物馆馆藏的大批文书之中,一份“小学生作业”尤为珍贵。

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西州高昌县宁昌乡厚风里公立学校(“义学”)一名12岁的自费生(“私学生”)卜天寿,按照当时政府规定的“全国教学大纲”,手抄了几种最主要的教科书《论语郑氏注》和《千字文》,并在最后凭记忆抄写了当时的“流行歌曲”——《十二月三台词》,还即兴创作了6首五言绝句诗。

1200多年后的1969年,卜天寿的这份“作业”出土于阿斯塔那墓地。文物考古专家介绍,从文献学角度看,《论语郑氏注》在唐以后就失传了,虽然自20世纪以来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了不少《论语郑氏注》残本,但卜天寿的抄本是其中保存较好且最长的卷子,为古代民间书法艺术儒家经典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吐鲁番是世界上堪与埃及媲美的干尸出土地。阿依努尔·艾尼说,和埃及通过添加防腐剂等方法保存木乃伊不同,吐鲁番的干尸是在特殊气候、土壤环境下自然形成的。

出土于吐鲁番洋海古墓的萨满巫师干尸是吐鲁番博物馆收藏的一具保存较好的干尸。

萨满巫师是侧身屈肢埋葬,距今有2500多年历史。巫师年龄约40多岁,衣着华丽,额头上有海贝装饰的毛绦带,耳朵上有耳环,脖子上挂着绿松石和玛瑙组成的项链,脚上挂着铜铃,身披皮大衣。巫师手上拿着一柄带把铜斧和一根鞭子作为法器。

类似萨满巫师这样的干尸,为今人勾画出古代人们生产、生活及社会状况,也为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甚至病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

吐鲁番博物馆另一件“镇馆之宝”是美丽巨犀化石,这是我国发现的唯一完整的巨犀骨架。

这副巨犀化石是1993年在修筑兰新铁路复线过程中、在吐鲁番东部的飞跃火车站发现的。巨犀化石体长约9米,高约5米,活着时体重约30吨。美丽巨犀生活在距今2400万年前的渐新世,是陆地上曾经生存过的最大哺乳动物。

专家分析称,大约2000万年前,青藏高原急剧隆起,吐鲁番盆地逐渐变干,适合巨犀生存的森林草原环境逐渐被荒漠取代,造成美丽巨犀在渐新世末期灭绝。

据吐鲁番博物馆统计,近年来,参观博物馆的游客稳定在50万人次∕年,其中包括日本、韩国、美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的外国游客。


编辑:金苗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