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全媒体记者 魏韬)陕西有着被誉为“秦腔最高学府”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有着就成立时间上世界范围内仅次于英国皇家大剧院和莫斯科大剧院的西安易俗社,作为我国最悠久的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梆子戏鼻祖”的秦腔,迎来了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绝佳契机。5月11日,《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为陕西省秦腔艺术繁荣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于2021年11月26日经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并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制定的戏曲类地方性法规。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杜金根介绍,《条例》阐明了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遵循的原则,明确了秦腔艺术保护传承的对象,从组织领导、加强规划、部门职能、院团建设、社会参与、保护传承、人才培养、创新发展、保障措施等相关方面,对推动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今年是《条例》实施的第一年。切实抓好《条例》的贯彻落实对于繁荣发展陕西省戏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条例》,依法担负起政府责任,做好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发展工作,把《条例》明确的责任落到实处,努力培育有利于秦腔艺术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
杜金根就《条例》的贯彻落实表示,将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让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深入人心,为《条例》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研究制定秦腔艺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确保陕西省秦腔艺术繁荣发展有“时间表”“路线图”;健全和完善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剧种保护、剧目创作、院团发展、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宣传普及等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积极协调省级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督查组,对市、县(区)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把《条例》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目前陕西省共有各类秦腔艺术表演团体173个(国办团体25个,改制转企团体33个,民营团体50个,民间班社65个),其中,有我们党创立的第一个红色戏曲团体,被誉为“秦腔最高学府”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有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艺术团体,从成立时间上讲,在世界上仅次于英国皇家大剧院和莫斯科大剧院的西安易俗社。共有各类秦腔艺术人才426人,占全省戏曲人才的71.5%。
现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梅就秦腔艺术创作,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丁科民就秦腔剧种的保护与传承,西安易俗社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惠敏莉就易俗社成立110周年活动分别回答记者提问。
陕西:确保秦腔繁荣发展有“时间表“”路线图”
发布时间:
作者:魏韬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