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春风吹拂陕北大地,在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刚发芽的翠绿柳枝在风中摆动,似与周围的琅琅书声共奏一曲春日交响曲。
绥德是革命先烈李子洲的故乡,绥德师范更被誉为“西北革命策源地”。90多年前,北方革命的火种从北京传播至陕北,在绥德县城疏属山腰北门巷原绥德中学堂校址上,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正式创建。
在这里,以李子洲为首的早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掀起了一场革命教育和教育革命,成立了陕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培养了大批党员和军事人才。
在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征程中,尽管曾先后更名为陕西省立绥德师范学校、陕甘宁边区绥德师范学校、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等,但革命先驱的光荣传统在这所红色学校一直发光发热。
如今,这份光与热不仅是榆林学院及绥德师范校区铸魂育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成为绥德县全面推动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力量。
绥德师范有项传统,每到开学季,所有新生都要接受3天的入学教育,特别是在参观校史馆时,悠久光辉的学校历史,会给一脸稚气的青年学子上一堂印象深刻的“第一课”。
“我为自己能在这里学习深造而感到自豪。我将努力践行奋斗精神,用实际行动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该校免费师范生娟子说。在该校教师黄凤凤看来,通过红色教育和传承,当学生们未来走上教师岗位时,可将“绥师”这不朽的奋斗精神播撒至更广阔的天地。
走出象牙塔,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教育培训,已成为助推绥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绥德是榆林市红色资源最丰富、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绥德工作和生活过,留下许多宝贵的红色遗址和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全县共有红色遗址和先贤旧居48处。”绥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蒲鹏说。
近年来,绥德县深挖当地红色资源,积极推进以绥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为中心,绥德师范旧址、359旅和绥德警备区司令部旧址、中共绥德地委旧址、郝家桥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等“一馆五址”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教育基地群建设,增强师资队伍,推出精品课程,构筑起红色教育培训新高地。
“绥德红色资源丰富,在这里开展教学,能深入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期间的党群关系,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参加了此前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省部级干部“弘扬延安精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专题培训班的学员李云泽深有感触。
此外,绥德县还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开设了《革命英才的摇篮,西北革命的策源地》《老老实实坐在群众一面》等理论教学课27门、精品现场教学课17门;编排了话剧《播火者》、陕北说书《学党史铭初心》等红色教育情景教学节目;推出5条红色教育研学精品线路,衔接延安和周边5省市所有革命旧址。
数据统计,去年全年,绥德已累计接待各类调研团队和红色教育培训班10万余人次,红色教育培训还带火了红色旅游。“大家参观学习后,都喜欢买点文创产品,村民致富的积极性被充分激活了。”绥德县张家砭镇党委书记王腾龙说。(陕西日报 文/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