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阿勒泰 追溯“北方的河”——“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全国

发布时间:   作者:刘龙 魏韬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五彩滩景区引游客驻足观看 李常大/摄


额尔齐斯河 李常大/摄


军武哨所马军武夫妇 李常大/摄


禾木观景平台 李常大/摄


军武哨所合影留念 李常大/摄


可可托海 李常大 摄


禾木桥 李常大/摄

未曾去过壮美绮丽的新疆,却知道新疆有座“金山”叫阿勒泰;也未曾目睹过阿勒泰的旖旎景致,却知道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一条叫做额尔齐斯河的河流。是的,额尔齐斯河!就是作家张承志《北方的河》里出现过的那条河流———“额尔齐斯河是坚强、忠诚和敬重诺言。”

“理想、失败、追求、幻灭、热情、劳累、感动、鄙夷、快乐、痛苦,都伴着那些北方大河的滔滔水响,清脆的浮冰的击撞,肉体的创痛和感情的磨砺,一齐奔流起来,化成一支持久的旋律,一首年轻热情的歌。”于是,溯河而行,追寻额尔齐斯河的精神足迹,便成为埋藏心底的企盼。边疆的茫茫戈壁上,阿勒泰广袤的土地里,是如何能够酝酿而出“我的北方的河应当是幻想的河,热情的河,青春的河”这样铿锵有力的句子?

机会总是在漫长的等待中姗姗来迟。9月19日至23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全国党报践行“四力”走边疆暨百名社长总编走进“净土喀纳斯雪都阿勒泰”联合采访活动在新疆阿勒泰地区拉开帷幕。5天里充满浓郁边疆风情的行程中,有太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一座巨大无比的矿坑里,回荡着无数默默奉献的矿工们的青春回响;边防哨所里夫妻两人几十年如一日,不惧环境艰苦担当祖国卫士的感人爱国情操;农垦兵团几代人将汗水与泪水撒在这片热血的土地上,无怨无悔的执着让人不禁落泪……

5天的行程既长也短,采访团一行先后走访了阿勒泰地区的阿勒泰市、富蕴县、布尔津县、哈巴河县,观赏美景的同时,更被动人的故事所感染。践行“四力”,或许在这样真切的体验中,更能激发出记者笔下文字欢悦的律动,迫不及待地为读者讲述阿勒泰这座“金山”里,金山银水的壮阔与雄浑。

那山 孕育矿业工人的精神丰碑

来到阿勒泰之后,渐渐对阿勒泰有了初步认识:阿勒泰地处新疆北部,总面积11.85万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六县一市、“一山”(阿尔泰山)“一河”(额尔齐斯河),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三国接壤,边境线长1197公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和新疆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地区。在这里,绵延千里的阿尔泰山和额尔齐斯河流域分布着冰川河流、森林草原、湖泊湿地、地质奇观、大漠戈壁等诸多高品质旅游资源200多处。春季积雪消融、山花烂漫,夏季流水潺潺、草木葱翠,秋季层林尽染、五彩缤纷,冬季白雪皑皑、水墨泰加,景色优美,四季变幻;在这里,有喀纳斯、可可托海和白沙湖3个国家5A级景区,有乌伦古湖、五彩滩、白桦林、草原石人等6个4A级景区,有5S滑雪场1家、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湿地公园8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被称为“金山银水千里画廊”“人类滑雪起源地”“中国雪都”。

2018年末,总人口67万人,由36个民族组成,阿勒泰有着悠久的戍边文化历史,早在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阿勒泰区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此后历代中央政府始终保持对阿勒泰的治理。历史上,阿勒泰各族人民爱国、团结、忠诚,有着爱国戍边、保家卫国的光荣传统。新中国成立后,阿勒泰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和兵团十师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爱党爱国,70年初心不改,在长达1197公里的边防线上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共同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

阿勒泰广为人知还要得益于优良且独特的生态环境,阿勒泰是全国六大林区之一、新疆第一大天然林区,还是国务院确定的水源涵养型山地草原生态功能区。最值得称道的是,“中国雪都”“人类滑雪起源地”的美誉已然声名鹊起。除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条件之外,在阿勒泰记者们感受到的精神的力量,印象尤为深刻。

在富蕴县的可可托海红色教育基地,蓦然被眼前巨大无比的功勋矿“三号矿坑”震撼到了,一层层的运矿道路,从底部呈螺旋状盘旋而上,宛若天梯。可可托海,虽然叫海却并没有海,在哈萨克语的意思是“绿色的丛林”,蒙古语意为“蓝色的河湾”。这里是中国最大的稀有金属矿藏地,曾经的矿区,如今已转型升级为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矿山公园。

可可托海孕育了一种弥足珍贵的时代精神。1949年12月在共和国刚刚诞生的两个多月后,毛泽东主席率团赴莫斯科参加中苏会谈。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接见留学生代表时,为青年留学生任湘亲笔题写了“开发矿业”四个大字。毛主席“开发矿业”题词成为一个时代的号召,激励鞭策着新中国矿业工作者自强不息、不懈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创造着奇迹和辉煌,并产生了“李四光精神”和“铁人精神”等精神财富。

此前可可托海属于保密单位,在地图上并没有被标注,但在新中国发展的历程上它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出产的稀有金属原料,为我国“两弹一星”工程提供了必要的原料。也由此可可托海被称为“每一个中国人都该深入了解的地方”。事实上,来可可托海镇,三号矿脉是不可错过的一个重要景点,垂直350米、南北长达150米的巨大矿坑让人叹为观止的同时,不禁为矿业工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感染。三号矿脉因为其中富含86种稀有金属而被称作中华聚宝盆: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所使用的铍来自可可托海;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所使用的锂来自可可托海;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所使用的铯也来自可可托海。

可可托海的冬天极冷,但环境的恶劣并没有吓倒这些英雄的矿业工人。老一辈的可可托海矿业工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每一处散落的石块似乎都在诉说着可可托海矿业工人为国分忧的博大情怀。走出可可托海地质博物馆,看到墙上赫然写着“可可托海精神”令人不禁驻足沉思:“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

那人 一生只为祖国守边疆

“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在中哈界河东岸,这座被誉为“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的桑德克哨所,当记者们见到黝黑朴实的马军武夫妻,大家被他们的坚韧与毅力深深折服。他们身上洋溢出来的爱国情怀,在广袤荒凉的边境上显得更加可贵。中哈边境军武哨所的马军武,20公里边防线,他和妻子张正美来来回回走了30年。

1988年,中苏阿拉克别克界河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汹涌的河水顺势而下,将185团用以灌溉引水的桑德克龙口冲毁,夺路喀拉苏自然沟涌入额尔齐斯河。一次看似简单的河流改道,却关乎国界国土,因为根据国际法惯例,中苏国界位于界河中心。如果界河改道,也将意味着界河以东、自然沟以西有55.5平方公里的领土易主他国。最终,185团和第十师兄弟单位干部职工连续奋战16个昼夜使洪水重归故道。一次意义特殊的抢险,在马军武心中镌刻下了“守土卫国”的神圣使命。

30个春夏秋冬,马军武和妻子在巡逻路上磨破了百余双胶鞋、穿破了40多套迷彩服,记下30多本边情日志,创造了30年未发生涉外事件的纪录,维护边境稳定,守护祖国安全。“这里就是我的家,哨所就是家,家就是哨所”,落日的余晖映在马军武坚毅的脸庞上,他指着身后的军武哨所动情地说。

像马军武这样把一生贡献给了边疆的人在阿勒泰还有很多很多。吉木乃县萨尔乌楞村被称为“中哈边境第一村”,马合沙提·斯拉木的父亲1946年复员后回到家乡就主动当起了义务护边员,守护着15公里长的边境线,一守就是301999年1月,马合沙提的父亲病逝,马合沙提正式从父亲手里接过马鞭,继承父辈遗志,开始了神圣的巡边护边事业。50多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马合沙提父子二人每天坚持巡边,巡逻一次要走30公里,一年365天,不间断地巡逻了50多年,就是54万多公里。“我家住在界河边,祖国母亲在心间,种田放牧护国土,世世代代守边关”,萨尔乌楞村墙上的这几句醒目的话语是这个边境村农牧民们世代以守边护边为己任的真实写照,也是马合沙提执着护边情怀的最好诠释。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北湾的蚊子一把抓。”在额尔齐斯河河畔,新疆军区北湾边防连,当驻防官兵以一句诙谐的话形容这里的艰苦环境,一行记者却没人能笑得出来。据专家考证,这里夏季每立方米蚊子多达1700余只,小咬3500余只,与非洲乍得湖、坦桑尼喀湖、拉丁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并称为世界四大“蚊虫王国”。而面对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驻扎在这里的历代官兵,时刻牢记职责和使命,蚊虫叮咬不言苦,牺牲奉献不言亏,艰苦戍边不言悔。

每年春季,在野外巡逻时,官兵们都不得不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艰难地巡逻在这条蚊虫肆虐的边境线上。虽然身处“蚊虫王国”,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采访当天,官兵们为记者表演了他们自行创作的歌曲,其中有一句歌词让人动容:“站在北湾望北京,西北望,壮怀激荡,我们的脚步无悔铿锵……”

平静的额尔齐斯河静静地将湛蓝的天空倒映在河面上,起风的时候水面瞬时波光潋滟,将驻防官兵的歌声带向远方。

那景 从无人知晓到龙头老大

正是得益于这些默默奉献、卫国戍边的忠诚卫士,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也激发了国内外游客对新疆旅游的渴望,助推旅游产业呈现高速增长。2019年1-8月阿勒泰地区共接待游客2239.6万人次,同比增长57.7%。事实上,世界最大生态旅游公园——喀纳斯景区的长足发展,可以看作是新疆旅游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喀纳斯景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旅游兴疆战略和地委“以旅游业为主体,牵动一产、托举二产”的发展思路,紧抓新疆稳定红利持续释放的有利机遇,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除违建、植树造林、种花种草、排污改造等系列措施,促进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和谐共处,保护青山绿水,推进旅游业从粗放式生长向精细化运营转变,恢复景区生态环境,释放生态旅游“红利”。同时,喀纳斯景区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和“旅游垣”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旅游新业态发展,在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及服务设施方面累计投入近40亿元,“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日渐完善,不断受到游客好评。2019年,截至目前,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310248人次,同比增长40%。单日接待游客再创新高,突破11万人次。

以“旅游+”为主导的旅游创新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域旅游”发展进入加速阶段,喀纳斯景区成为世界旅游组织在中国设立的第四个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成为新疆内首家实现无纸化入园景区。秋天的喀纳斯,湖光山色、层林尽染,犹如人间仙境。喀纳斯,这个曾经无人知晓的无名湖泊,经过30多年发展,一举成为享誉世界的国家5A级景区,日接待游客最高达10万人(次),成为阿勒泰旅游业的龙头。

在采访行进途中,从手机上查阅额尔齐斯河的资料:额尔齐斯河在我国境内河道总长546千米,年平均径流量为119亿立方米,占阿勒泰地区地表径流总量的91.5%,占新疆河川径流总量的七分之一。此时,耳畔正好传来车上一位正在讲解的农垦三代导游的声音:第一代农垦人都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为了一份承诺,一个信念,在这里戍边卫国,把青春和热情奉献给了这里的一草一木。

蓦然,顿悟出追溯一条河流的意义,知晓了追寻“北方的河”的意旨所在:黄河哺育出的“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中华儿女的奋争精神,同时也注入了额尔齐斯河,这条满怀着热情与青春的河流,在新疆广袤无垠的大地上一路欢歌——

“额尔齐斯河是坚强、忠诚和敬重诺言。”文化艺术报记者 刘龙 魏韬


编辑:高思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