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东”绿海泛舟

发布时间:   作者:雷涛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山绿水清魅力矿区

矿区蓝

美丽深情的乌兰木伦河由北向南缓缓流过,在不远处便由内蒙进入陕境,改称窟野河。河的两岸是内蒙伊金霍洛旗的乌兰木伦镇和陕西省神木市的大柳塔试验区。两地因河而融为一体,又因五座桥梁将两省区紧紧地捆扎在一起,成为亲兄弟、亲姐妹。如果不是河对面的建筑物上有蒙文书写,谁也分不清你我来。

两地的城镇化水平不分伯仲:一样宽阔的马路,一样浓荫的街景,还有高大而风格色彩相同的高楼大厦。让人心旷神怡且目不暇接的还有周边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昔日滚滚黄沙的荒野之地,经过数年的综合治理,已经变成了绿色的海洋。不但沙地、高冈、沟壑都披上了翠绿的盛装,就连那星星点点的农舍也被染绿了。古老的鄂尔多斯寸草不生的荒漠之地,如今被水草肥美和绿化美化取代了,有了颠覆性的内涵。

这是历史性的环境变迁,是经济社会飞速和高质量发展的律动。然而,这绿色革命所呈现的景象主要归功于国家能源集团的骨干煤炭生产企业——神东煤炭集团公司。该公司的建设和创业者们从一开始,就和两省区的当地政府密切合作,把神东矿区的生态治理作为一项十分要紧的事业来干。接待并陪同我采访的神东公司党建第三督导组副组长刘军凝视着远方,深情且毫不含糊地说:“在乌兰木伦河两岸,凡是眼睛能看到的绿色,大都是我们神东煤炭集团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懈努力造就的!”

这话一点不假。神东煤炭集团所在地就是处于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过渡地带。安营扎寨那一年,当地的绿化植被覆盖率仅为3%—11%,一方面是十分脆弱的自然生态,一方面要进行大规模的煤炭开采,这是一对尖锐的矛盾。而长期生活在这片荒凉贫瘠土地上的老百姓,更是有一种欢悦和惧怕的复杂心情。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想:煤田的大规模开发可能会带来就业的机会,土地的征用也会带来眼下的资金补偿,可又一想,矿区一开发必然会有污染,废水、废渣、废气排放也会逐渐增多,本来就恶劣的生态环境会变成什么样子?子孙后代也许永远喝不上干净的水,吸不上新鲜的空气,更看不到树木和青草了。老百姓之所想,也正是神东煤炭集团公司领导班子之所想,公司班子决定先从调查研究着手,把当地政府的规划和人民群众的诉求摸清楚。接着先处理土地流转中的一系列看似简单、实际却十分艰难的问题。等到这一切前提和前期的工作做完后,决策者又作出了一个前瞻性的决定:摒弃先开发后治理的传统思维和做法,先为当地老百姓着想,为生态环境改变着想,为神东公司后续的可持续发展着想。经过一番讨论,逐渐形成了“三期三圈”的生态环境治理构想,即时间上划分为采前、采中、采后三期治理,空间上形成“外围防护圈,周边绿化圈,中心美化圈”的生态防护系统。

神东总井田面积1032平方公里。按“三期三圈”总规划蓝图,其中732平方公里进行生态修复,依靠自然降水;营造经济林300平方公里,利用矿井水灌溉,并实现全面循环水利用并排放,最大限度地改善小区域小气候条件,让整个矿区成为绿色矿区。

“神东”的决策者们深知,开采对于土地、水、植被是有影响的,会造成土地沉降,水位下降,生态退化的现象。为了向当地老百姓负责,也为了向子孙后代负责,必须牢固树立“绿色矿井,清洁煤炭,生态矿区”的经营理念。经过一番科学论证和规划,决定集中打造布尔台、巴图塔、上湾补连塔、大柳塔哈拉沟等13块“绿色革命”示范区。

一场前所未有的绿化、美化战役就这样打响了。

巴图塔沙柳林基地战斗首先拉开了序幕,这里距离神东矿区较远,但战略意义重大,大片流动的沙地不断改变地形地貌。当肆虐的西北风刮起,沙丘会像陀螺一样移动,生产路面也会被沙子掩埋,还会把大量的泥沙吹到中心矿区。要绿化美化,首先任务就是治沙。听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这里位于毛乌素沙地的风口,春冬季节风大天旱,所以当初治沙时全部是人工设置1米左右见方的沙障网格,沙障网格中间播撒草籽,以防被大风连沙带草籽刮跑。为了保证成活,每个网格还用可降解塑料袋装水,置入沙柳根部保水供水,一片连一片的沙柳就这样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艰难地成活了,这种做法有着神奇的效果。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养一方树,沙柳对极端气候适应性极强,即使较长时间不落雨水,也能很好地存活下来,有些即使树枝枯萎,也会遇水而生。几年过去,大片大片的沙柳呈现在昔日沙丘之上。这次采风,神东公司环保处的李强带着我们,驱车在沙柳基地穿梭,真如同一叶轻舟,在绿色海洋中破浪前进,令人心旷,令人陶醉。在林地深处,车子猛然停了下来。原来,这是公涅尔盖沟壑区,但见沟的两边长满了高大的樟子松和沙柳。一条大坝横在面前,清澈碧绿的湖水顿时映入眼帘,小李情不自禁地向大伙宣讲:这是宝勤高水库,也是神东人的“杰作”,水域三万亩。就是这个密林中的水源地,承担着神东公司饮用水的重任。小李讲解的过程中,几只小沙鸥从湖面上依次飞过,大家不约而同地惊叫和欢呼。这几只白色的小精灵似乎通人性,飞向水库的远处,突然又集体转向,朝大坝方向飞来。碧绿的水色,洁白的灵鸟,还有沟坡上郁郁葱葱的林地,这景致,构成了一幅神奇的山水画。

李强还饶有兴致地告知大家:此地经过治理后,不但林带起来了,植被改变了,连野兔和野鸡也骤然增多。返回驻地的途中,我们又绕道上了上湾煤矿红石圈小流域生态示范基地的观礼台。举目环视,完全是绿色的世界,绿色的海洋,几座煤矿的厂房掩映其中。谁能想象,这观礼台就建在沉陷区之上,而脚下200米就是曾经的开采区。

大柳塔煤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神东”集团在生态建设中的一面旗帜。原先这里同样是一个荒原,下边200米都是踩空区。按照“采前防治,采中控制,采后营造”的指导思想,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仅仅用了不到三年时间,由公司出资、当地老百姓参与,共同建造大花园式的绿化区。种植大果、沙棘34平方公里,将植被覆盖率由3%-11%提高到60%以上。除了栽种大果、沙棘外,还种有樟子松、油松、侧松、杏树、文冠果、野樱桃、杨树、丁香,还有柠条、紫穗槐等。草类的紫花苜蓿、扬柴、花椿、沙打旺等也都长起来了。陪同我们采访的神东公司环保管理处处长王义讲到这个示范园区的建设,情绪高涨。他说,在公司领导的正确决策下,他这前半辈子要说干事业,其实就干了这一件事。他指着示范园中心的小湖面和露天演出场,补充说道:“我是从内蒙林学院毕业的,学的就是沙漠治理专业,1991年毕业后就来到这里工作。28年了,从未后悔过。这个园子是我的又一篇毕业论文,也是我给公司的一份责任书,我已深深爱上这片绿洲了。”

在他的引领下,我们来到林中的小湖边观赏一群天真可爱的儿童的各种游戏表演。带领孩子们的大人也时不时地加入到孩子们的玩耍之中,还有几名稚童在湖边的沙坡上做沙盘。王义说,这块小沙坡是建园过程中有意留下来的。目的是让后人知晓原来的荒凉旧迹。我们正在尽情地享乐,突然停车处传来温馨的喊话声。原来,这园中还有多处菜园子,种植了许多种类的时蔬。园主人盛邀我们去品尝这原是沙地现在却是农耕地上生长的蔬菜瓜果。这召唤让大伙眼前一亮,纷纷疾步奔向坡头。“哇——哇——”大家几乎同时赞叹!你瞧,绿色的通道边,一条长长的条桌上放着圣女果、大西红柿、白青两种黄瓜,还有切好的西瓜和甜瓜,好不让人眼馋嘴馋。顾不得斯文,大伙一拥而上,各自取拿,大口大口地吃将起来。嬉笑声、赞美声还有嘴里发出的吸溜吸溜的甜美声交织在一起,个个乐不可支。此刻,我猛然想起往日在新疆葡萄沟葡萄架林荫中人们尽情享用各种葡萄时的情景,不由发出感叹!

真是无巧不成书。在结束采访的当日,负责接待我们生态采访组的人员一再邀请我们去看看布尔台排矸场和新造的绿地,而参观点就是乌兰木伦村前的几条沟壑。

矸石是煤中的伴生物,亦可视为煤中“垃圾”,这种垃圾又是在煤产量中所占比例最高可达30%。这些煤矸石还是易燃物,处理不好,会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无法弥补的环境污染。为了全方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神东公司将无用的矸石加以利用,规划在偏僻荒芜的沟壑地处置,即将洗选后的矸石进行填沟造地,由低向高,由远到近排填,每层填5米,然后覆土50公分,再分层碾压,高度不能超过原始地形地貌。我们眼前的这个排矸场就是将一个又大又深的沟壑填起来的,封场后植树种草绿化,使原来的沟壑峁梁转变成为如今的绿色原野,待土壤复壮后移交当地百姓用于农耕种植。

陪同我们的张宝平年过五十,黝黑的大脸盘,结实的身材,一双粗大的手,一看就知道是常年在野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他告诉我们,他是1990年从包头一个煤矿上过来的,刚来不久,就被安排到这排矸场工作。“那个时候真苦呀。”他说起话来坚韧而自豪,“我来时连路都没有,是循着牲口模糊的脚印行走的,有的地段是用沙柳条在厚厚的黄沙中铺垫,车子才能过去。当时的布尔台只有很少的住户,有住户的地方还长着稀疏的草木,无人处皆为沙丘和荒野的大沟。你们看,不到30年时间,几个大沟不见了,变成了绿油油的草地,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接着,这个被人们称为“老宝贝”的见证者引着我们上到坡面上。望着眼前由沟填起的大台地上,沙柳、猪毛草、沙打旺、沙蒿还有许多打碗花及更多的无名草,大家除了发出“啧啧”的感叹声,再无合适的语言表述心情。“老宝贝”更是情绪高涨:“这些草木大都有开发利用价值,就说这猪毛草,也叫猴子草,能入药,有降血压的特效。”站在一旁的神东公司固废管理科白真科长也情不自禁地感叹:“早年的日子不堪回首。我是从部队转业到这儿的。那时吃饭都能吃到沙子,晚上睡觉也要将头蒙在被子里睡,不然会吸进沙尘。早上起来,被子上一层厚沙土。也有受不了这环境而离开的。有坚守、有创业,就有最后的笑容。”白科长的话道出了神东人的心声。正因为神东公司在全国煤炭行业创造了这些可赞可叹的绿色发展成就,再加上整体构建大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系统,神东矿区的植被覆盖率达60%以上,治理面积已达到330平方公里,才被国土资源部命名7个矿井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还获得中国环保领域最高奖——第三届中华环境奖。

就“绿色矿山”这个概念的提出和实施问题,我们又专程采访了神东公司副总经理刘民强。他回忆神东公司到此地建矿时,资金虽然不是很富足,但公司领导反复强调的是环境保护。在全国煤炭行业首次提出每吨煤提取0.45元作为专项绿化费用,而实际支出比这个比例还要高,从2009年开始提取的水土保持补偿费用已经高达吨煤5元。与此同时,神东公司对矿井水的处理和水循环利用也花费了巨资。如今,神东公司建成地下水库有35座,储水量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处理过的矿井水被用于生产复用、生活杂用、生态灌溉用水。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这矿井水,就没有这绿的海洋,绿的世界。

连续几天的采访,我们都是乘坐神东公司的越野车在树林和草丛中穿梭,不论是高冈,还是沟底,眼前展现的,除了绿色还是绿色,就连同采矿出现的裂缝也进行了封堵,种上了草,滑坡也被锚固而植满了树。“绿色覆盖了大地,荒野变成了绿洲。我们的车子像飞奔的快艇,在这浩瀚的海洋神游……”同行的一位诗人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脱口吟起即兴创作的诗句来。

把荒漠变成绿洲这只是第一步,王义告诉我们,按照神东公司的总体和长远规划,第二步,也是更重要的一步,是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神东公司领导在大会上反复讲,煤总有一天会挖完,我们要转场,但这块土地是当地老百姓的,如何在已经建成的绿地上引导和帮助老百姓进行综合经济开发,将绿色变为产业,还要进一步破题。这道题就叫“政府主导规划,神东进行治理,公司主持经营,四方一起受益”,使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李强莞尔一笑,深情地望着朵朵白云下的绿海说道:“我是从事具体实施工作的。要让当地农民把治理、管护和经营责任落到实处,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比如:土地如何入股,农民技术培训怎么搞,生态林如何向经济林转变;还有,如何做好绿色的保护向土壤的保护转变,土地是第一生产资料,提升土地质量是新课题、新目标、新任务。依照风蚀到水蚀这两大因子进行时空交替的规律,在土地复垦问题上要做的文章还大着呢!”“大地绿了、好看了,是好,但可持续怎么搞,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关系怎么处理,更适宜、适度、适应?”王义揉了揉带有血丝的眼睛,又搓了搓双颊,一字一板地说:“光这方面,我手上要做的还有200多个项目,我这一辈子恐怕干不完。”

这就是“神东”人的绿色梦和远大理想!这就是“神东”人的意志力和精神丰碑。我企盼几年后,再到这黄土高原和毛乌素的过渡地,到这茫茫林海和无际的草场来,再来这煤海之上的绿洲,再亲吻这块鸟语花香的神奇的土地。


编辑:张瑞琪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