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作者:张姗 景雪 来源:扶风县文化和旅游局
三尺生绡做戏台,
一面布屏,两个世界,
台前观众屏息静候,
台后皮影人指尖飞舞。
几根竹棍,几张皮影,
唱念做打,喜怒哀乐,
将人间市井的细密与美好
一一表现,惟妙惟肖。
这就是皮影戏。
扶风碗碗腔皮影戏已有200年历史,在当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966年之前,仅在扶风县境内就活跃着十多个扶风碗碗腔皮影戏戏班,较有名气的是“满儿娃”“韩家娃”“顺劲娃”“吴十娃”“省儿娃”等戏班。1955年,“满儿娃”戏班在陕西省首届民间戏曲汇演中,一路过关斩将,夺得陕西省民间戏曲汇演一等奖,扶风碗碗腔皮影戏从此名声大振。2005年,扶风碗碗腔皮影戏代表宝鸡市应邀赴法国贝尔福市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大获成功。扶风碗碗腔皮影戏已列入宝鸡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保护皮影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扶风打造了皮影艺术博物馆,博物馆位于AAA级景区关中风情园内,占地2400平方米,分设8个展室,收藏皮影近万件。博物馆内容和内涵十分丰富,主要以皮影艺术为主题,种类繁多、刻工精美、造型奇特,侧重展示和展陈创意及皮影表演。除此之外,还展示了名家书画和具有社会发展代表性的器物,全面丰富的展示了关中传统民俗文化遗产,推动关中风情园提升改造,形成集关中民间技艺传承、文化艺术创作展示、美食餐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
“灯下影,戏中人”。 一件件展品,一幕幕场景,形象、精美、多样,带领我们探寻文化印记、品味文化盛宴。
通过这篇文章,将皮影文化带入大家的视野,激发更多的人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和发扬者,为保护传统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皮影文化在“一带一路”上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