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一团泥巴
在脚下踩了千遍万遍
一双巧手
让生活不再简单
黑色的煤里
串起三尺火焰
那些被赋予新生的物件
在老百姓的日子里承传
岁月不居
你坚守着一个执念
世代变换
你驻守在百姓的心田
澄城砂器烧制技艺介绍:
澄城砂器主要产于尧头镇白家城、红科两个自然村。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坩土矿夹生白、紫两色,分布于沟涧石崖中,同时盛产优质煤炭,为砂器烧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明代《澄城县志》记载,澄城“瓷砂始于唐”,清代,尧头手工烧制陶瓷、砂器已颇具规模。行销澄城、合阳、大荔、洛川以及铜川各地。
澄城砂器烧制有五大工序:一是和泥,把坩土矿石粉碎、煤烧焦粉碎,按3:1的比例加水混和成泥;二是踩泥,踩时从一边紧挨着转圈踩,直至把整块泥踩完,如此反复十五六遍;三是制坯,一个人操作,先拨动轮子,使其转动后,再在轮上拔泥制坯;四是上釉,白坩土加水制成釉料,把砂坯放到釉料里快速蘸一下,然后放到轮子上旋转匀称;五是烧坯,用火焰高达一米的旺火烧好后快速把砂器挑出,扣在铁锅盖下焐2—3分钟之后取出。澄城砂器制品用作食具有利于食品保鲜,其原料、制作过程都是天然的,符合绿色环保理念。澄城砂器烧制技艺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简介:
王文超,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人,现为临渭区党史研究室干部,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渭南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渭南市临渭区作协副主席。著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渭南地下交通线纪实》《张秋香小传》等。
上沿子(本文图片由渭南文化艺术中心提供)
修沿子
晾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