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曹力辉)汉中市城固县沙河营镇自被列为市级乡村振兴试点镇以来,用活走好“五手”棋,着力破解各类要素壁垒,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激活“动力棋” 做足产业“融合”文章
沙河营镇充分发挥区位、产业、品牌和资源四大优势,重点围绕108国道复线、文川河、红军渡等资源禀赋立地标、强特色,致力打造产业最优“孵化地”、建设县城最佳“菜园子”、展现县城最美“后花园”;安排1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龙头企业创建品牌,“佳维”猕猴桃、“骞生源”真空面皮享誉陕西省内外,安乐堂羊肚菌、刘叶芦笋和袁家营稻虾(蟹)成功打入中高端市场,依托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技术团队,协助天汉蟹业成立了汉中市首家稻渔种养水产技术服务公司;面对猕猴桃产业起步早、市场广、品种杂、效益低的态势,率先在陕南成立了陕西佰瑞猕猴桃科技研究院汉中分院,初步形成了“产学研”完整产业链,构建起“引进一个产业项目、带动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小花粉、大产业引起《陕西日报》关注报道。
走稳“关键棋” 做活人才“引育”文章
沙河营镇开放“引”人才,邀请“三农”专家卢水生教授来开展“推进三变改革·实现乡村振兴”主题讲座,结合乡村振兴路线图和时间表,配合市上聘请专业团队,审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建立沙河营镇在外乡土人才库,畅通在外乡土人才联系渠道,实施沙河营镇在外乡土人才回归创业工程,发展壮大乡贤队伍;组织19批216人次镇村干部赴河南、四川和榆林学习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为全镇干部更新了思想观念、破除了惯性思维,外出招商考察6场30余人次,召开分享会2场,引进稻蟹养殖等投资项目3个共计1.1亿元,抽调村(社区)后备干部分批脱岗到镇维稳办、经济办学习镇村工作方法、流程,已开展4期,反响良好;突出制定优惠政策,创新评价激励机制,做到以待遇留人,公开选聘村文书2人,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干部50名,确保村级班子接替有序,做强做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人才在农村发挥作用,做到以事业留人,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瞄准“先手棋” 做实文化“创新”文章
沙河营镇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充分发挥村“一约四会”等制度作用,引导村民主动转变思想观念,形成“婚事新办、喜事俭办、丧事简办”、勤劳致富新风尚;创新开展“领导干部讲法律、乡贤代表讲村史、致富能人讲经验、脱贫先进讲变化、普通群众讲感受、帮扶干部讲体会”等活动,培育出了方晓雯、李文乐等一批身残志坚、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推广利用“好婆媳、好妯娌、好邻里”评比、“德鑫屋”、笑脸墙等载体,全力打造了“涵养村风、淳化民风、善泽邻里”的生态人文宜居区。
布好“导向棋” 做优环境“转化”文章
沙河营镇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结果严查,探索建立“户定点、组清扫、村收集、镇转运”农村垃圾生态处理新模式,统筹整合环境整治、秸秆禁烧等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聚焦垃圾、污水处理等薄弱环节进行攻坚治理,投资30余万元购买洒水车、垃圾箱等,实现了垃圾处理减量化、再利用,在2020年国家生态环境部检查调研中得到充分肯定;实施拆违治乱、“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打造了安乐堂村、张家嘴村等2个省级生态示范村;高质量落实河(湖)长制、路长制,常态化推进禁砂、禁渔工作,依法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在社会评价中,群众对环境保护满意度达99.7%;文川河芦苇荡旅游项目在2020年国庆节期间成为城固县最新网红打卡地。
夯实“定盘棋” 做强组织“提质”文章
沙河营镇每季度开展科室、支书擂台赛,全镇干部比着学、赛着干、拼着上,全面推行重点项目“七包工作法”,用心用情用力筑牢“五星级店小二”金字招牌,牢固树立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理念,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在全县首家成立党代表工作室,开展驻室代表日活动,形成了村情民意表达的新平台、党群干群沟通互动的“连心桥”;聚焦群众堵心事、村组头疼事,制定一流程、一机制、一纪要、一案例的标准化运行体系,推进场景化应用从群众办事向基层治理,科学划分农村网格56个,持续擦亮“1+4治理平台”品牌,做到“民有呼、我必应”,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创新联办“一件事”,创新建立“党支部+群众院坝说事会”制度,逐步划分镇、村、组、户事权,初步形成“找、分、商、评、办”高效能治理的沙河营样板,被央广网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