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作者:编辑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唢呐是一种外来乐器,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成为一种宫廷器乐演奏形式,明代以后传入民间。陕北绥米唢呐经过历代唢呐手的吹奏,在传承中完成了唢呐从乐器到音乐的引进、发展、完善的漫长过程。改革开放后,绥米唢呐进入高速发展期,民间唢呐手遍布各地,唢呐成为婚丧嫁娶、喜乐庆典中最主要的演奏形式。
绥米唢呐音乐曲牌曲目丰富、经典的唢呐曲牌有《水龙吟》《柳青娘》《绣金匾》等。解放后又创作出《沸腾的黄土地》《闹元宵》等唢呐曲牌。绥米唢呐的吹奏形式有“大吹”、“小吹”之分。“大吹”由五件乐器和五人组成。两个唢呐手各吹一把唢呐,鼓手、镲手、锣手分别击打牛皮鼓、小镲、包锣。另有两把长号,由唢呐手和鼓手吹奏。“小吹”即小海笛一把、笙一把、管子一支,再配上小铰子、小铜锣等乐器,吹奏风格委婉清丽。另外,也有100余人的集体演奏,场面恢弘,气势磅礴。绥米唢呐是传播黄土地优秀民间音乐的重要工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绥米唢呐现已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
编辑:张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