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 全媒体记者 邓锦龙 通讯员 张怡)“群众利益无小事”,宝鸡市金台区人民法院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有机结合,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实举措,实现司法服务全覆盖和司法质效的大提升,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取得了积极成效。
行利民之举,诉讼服务再上“心”
7月2日,某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将一面绣有“诉前调解化纠纷,司法便民更为民”的锦旗交到了金台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的手中。
今年六月,金台区人民法院立案庭通过刚搭建的中小企业诉前调解平台,化解了六十余起因业主长期拖欠物业费而被物业公司起诉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
“这批案件争议标的不大,双方对于基础的法律事实也是认可的,如果判决会很快,但考虑到物业公司和业主是长期合作的关系,判决可能难以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经过分析研判,我们决定将该批案件由诉前调解法官和特邀调解员共同通过诉前调解化解,虽然调解花费的时间精力比判决多几倍,却能案结事了。”金台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张凤表示。
司法服务做加法,矛盾纠纷做减法。从源头化解矛盾,真正解决群众的涉诉纠纷,是金台区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目标所向。为此,金台区人民法院积极贯彻落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密切与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法律援助中心衔接联动,搭建涉农民工三方联动机制,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合作,建立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打造具有金台特色的矛盾纠纷非诉讼解决新模式。
尽为民之责,执行攻坚再创“心”
“六年了!这些血汗钱要不是法官不辞辛苦为我们讨回,我原本都不抱什么希望了,真诚感谢咱执行法官!”在集中发放案款现场,来自四川的工人李某激动地说到。
2015年4月起,李某等10名工人受雇于同乡的王某,并在其承包的宝鸡某建筑工地从事涂料工作,2019年王某在支付了部分劳务费后就置之不理,经多次催要无果后,李某等10名农民工将王某起诉至金台区人民法院,经判决后王某等人申请了强制执行,金台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立刻启动涉民生案件快速执行机制,通过财产线索核查、网络查控等措施,冻结了王某名下的银行账户,今年3月,王某主动将执行款拿到法院,至此被拖欠六年之久的劳务费,仅用时22天即全部执行到位。
这是金台区人民法院着力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快速执结涉民生案件的一个缩影。金台区人民法院采取多项精准有效措施,连续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加强与人社、公安、检察、司法行政等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同时专门建立涉民生案件台账,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涉民生案件动态监管,开展集中审理、集中执结、集中曝光,今年以来共执结案件1739件,执结到位金额21484.73万元,其中涉民生案件171件,执结金额407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树亲民之念,法治服务更贴“心”
“我所在的西关街道,常住人口近10万人,人口密集,矛盾纠纷也多,希望法官能多到我们街道、社区来,开展法律宣传活动,让老百姓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3月25日,在金台区人民法院召开的第一次队伍教育整顿征求意见座谈会上,受邀参会的群众代表对法院工作提出了恳切的建议。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金台区人民法院党组精心组织推动下,在与辖区西关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和司法所的多方沟通、协作配合下,金台区人民法院西关人民法庭在西关街道办事处新福路西社区成立“幸福与法同行”工作室,开展法治课堂、巡回审判和法律咨询服务,通过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金台区人民法院坚持服务重心下移,法官力量下沉,挂牌成立未成年人审判庭,组建未成年人审判专业团队,拍摄《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片,让社会更多地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深入企业校园、乡村社区等地开展“民法典”专题宣传活动,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对群众感兴趣的法律知识进行详细阐述,有力倡导了法治社会氛围的形成。今年3至7月,金台区人民法院共开展法治宣传活动40余次,参与干警达326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