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陕西省多地突发强降雨天气。面对紧急情况,气象、水利、交通运输、通信等部门积极行动,共同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暴雨中,他们逆行坚守!
气象预警“发令枪”作用
发挥到一线
8月19日起,西安市气象局接连发出“信号”:8月21日21时57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发出,22日凌晨3时30分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随着雨势增强,暴雨预警信号持续不断。
一个个预警信号、一份份雨情通报第一时间发送给了应急管理、城管、水务、电力、自然资源、轨道交通等部门。西安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叫应处置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区(县)气象局电话叫应区(县)委、区(县)政府办公室、应急管理等涉灾部门和重要单位报告天气情况,确保气象预警“发令枪”作用发挥到一线。西安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紧急通知,要求全市所有峪口实施封山禁峪、山区景区全面封闭。
8月21日5时,西安市气象局组成救灾气象保障组及时抵达蓝田县九间房镇应急救援现场,第一时间开启现场加密观测,两小时预报一次九间房镇和蓝桥镇的天气情况,为救灾一线提供及时的天气预报信息。
气象预报预警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针对近期我省暴雨等天气过程,我省气象部门利用无缝隙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体系,加强对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识别和智能报警,通过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系统,提升对山洪地质灾害的预警能力;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应急管理、水利等部门共享信息资源;健全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部门联动机制,实现预警信息分级、分类、分区域、分受众的精准发布,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科学防洪调度
有力有序防灾减灾
汉江洋县水文站22日17时形成2021年第1号洪水,石泉水库入库最大流量8700立方米每秒,安康水库入库最大流量13418立方米每秒……
省水利厅依法科学精细调度防洪工程,指导调度安康、石泉、黑河金盆、石门等大型水库削峰错峰,有效减轻下游防洪压力。安康市科学调度汉江干流安康、石泉等大型水库削峰拦峰错峰,避免了安康、旬阳城区在夜间发布撤离命令。
在精准调度的同时,省水利厅派出4个工作组,深入西安、渭南、延安、安康4市督导洪水防御和水库泄洪,抽查10市32县值班值守和21座水库责任人履职情况,病险水库原则上一律空库运行,淤地坝严禁汛期蓄水。
面对这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战役”,我省水利系统积极行动起来——西安市关闭危险区水利风景区,及时动员转移受洪水威胁群众6894人;渭南市强化渭北黄土塬区、渭河南山支流中小水库及中小河流巡查防守,提前排查山洪灾害监测设备;商洛市派出7个督导组,深入暴雨洪水区点对点、人盯人,督促做好威胁区群众避险转移;汉中市强化病险水库空库运行,所有涉河工程停止施工,人员设备全部撤离;延安市重点做好危窑危房、淤地坝及易涝点隐患排查,及时撤离威胁区群众1911人。
16字防治策略
实现汛期全链条闭环管理
7月23日,安康市岚皋县四季镇遭受短时强降雨,木竹村一组滑坡点发生险情,16间房屋倒塌损毁,局地滑坡和部分交通、电力中断。强降雨来临时,四季镇及时预警到户,成功避免5户19人受灾。
滑坡发生地是自然资源部门划定的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四季镇的干部和村民在灾害发生前,及时接受自然资源部门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讲培训和应急避险演练,群众防灾识灾避灾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最终实现群众安全转移撤离。
今年入汛以来,我省部分地区多次遭受强降雨天气,滑坡、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我省自然资源系统始终紧绷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这根弦,抓细抓实各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坚持应急值守,出现灾险情时迅速启动“防、抢、撤”预案,指导当地政府组织群众转移避让并采取排险防治措施。在工作实践中,省自然资源厅梳理形成“发现隐患、监测隐患、发出预警、果断撤离”16字地质灾害防治策略。这16字策略紧扣地质灾害防治关键环节,从发现到甄别、从预警到撤离,实现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全链条闭环管理。
截至目前,我省今年共计成功预报地质灾害8起,避免财产损失1163万元。
打通信息孤岛
为防汛救灾抢时间
近日,强降雨天气造成蓝田县境内多个城镇交通、电力、通信中断或受损。省通信部门迅速响应展开抢修工作,截至目前,陕西电信出动近百人和12辆抢险车辆,布放光缆10.4公里;陕西移动累计出动抢修人员756人次,出动卫星电话18台、车辆420台次、油机发电机973台,应急发电1084次,恢复退服基站562个。
连续暴雨造成陕西移动全省1337个通信基站停电退服,通信严重受损。陕西移动第一时间启动暴雨灾害应急预案,省、市联动紧急行动,奔赴一线抢通通信。
勉县、城固、西乡、镇巴、南郑等区县出现暴雨天气,多个乡镇电力大面积故障,停电基站达324个。
针对勉县突发状况,陕西移动汉中分公司提前安排驻地8支抢修队伍进入指定区域执行应急抢修任务。抢修人员携带便携式卫星通信设备前往勉县长沟河镇,克服塌方等各种困难,第一时间开通鑫远眺4G地面卫星基站,率先恢复当地通信。
截至8月22日18时,陕西电信汉中分公司共组织抢险队伍32支,累计出动人员136人次、抢险车辆58台次,累计提供海事卫星电话3部、天通卫星号卡177张。
“雨势比预报的还要猛烈和集中,停电范围还在扩大,保障十分困难,我们需要申请卫星通信频段,同时希望省公司紧急调度支援。”接到消息,陕西移动紧急调度宝鸡分公司架设卫星基站,积极与安康分公司完成卫星同频对接,为汉阴县观音河镇提供通信支撑。
“即毁即抢、即抢即通”
全力以赴抢通“生命线”
8月19日以来,强降雨天气连续造成我省8条国道和4条省道多处受损。
消息传来,省公路局第一时间启动防汛抢险应急预案,迅速安排人员、机械进行抢险作业,全力组织各单位开展水毁抢修,确保国省干线公路在最短时间恢复交通。
截至目前,我省交通系统累计投入防汛抢险人员4768人,机械设备1040台(辆),清理公路塌方、泥石流28万余立方米,投入防汛物资安全帽1600顶、雨衣1800套、锥形桶3200个、编织袋4万多个。
省公路局重点对处于地势低洼地段的公路出入段、下穿线、桥梁涵洞、排水沟等防汛重点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排查治理,有效管控积水倒灌风险。同时,省公路局强化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作业安全、临山临河临堤公路运行安全管理和重点区域路段危险品运输保畅等工作,与交警部门联勤联动,及时做好交通管制工作,做好抢险物资补充更新,抢险设备齐全,抢险人员到位,24小时值班值守,切实维护汛期公路通行保畅秩序。
按照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普通干线公路水毁修复《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各部门加快水毁修复进度、尽快恢复路况条件。暴雨中,交通人经受住了考验,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抢险队伍践行“即毁即抢、即抢即通”和“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行业承诺,全力打通应急救灾“生命线”。(记者 苏怡 李欣泽 吴莎莎 杨晓梅)
我省启动自然灾害救助Ⅳ级应急响应
针对近期西安、汉中、安康、商洛等地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根据《陕西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相关规定,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于8月23日21时启动省级自然灾害救助Ⅳ级应急响应。
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求,各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根据灾情实际,紧急组织力量深入受灾乡(镇)、村组救助受灾群众、抢险救灾、核查灾情。省级应急、民政、交通、公安、卫健、自然资源、水利、住建、农业农村、电力等成员单位要派出工作组,现场核灾查灾,指导灾区救灾,每日16时前报告灾情进展。加强对水库、电力、公路、地质灾害点、山洪危险区、重点工程、低洼地带等重点部位的全面排查;全力做好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和临时生活救助,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抢修损毁道路和电力通信设施,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及时做好预警提示,切实防范次生灾害发生。各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各部门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密切监视汛情、雨情、险情的发生和发展动态。一旦发生险情、灾情,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关领导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救灾,并及时报告相关情况。(记者 甘甜)
汉中 党政同责部门联动防范地质灾害
累计开展地质灾害排查1.4万余次 组织避险演练733场次 撤离群众2.1万余人
8月24日,记者从汉中市自然资源局获悉:汉中市今年汛期实施党政同责、部门联动、强化演练等举措,全方位防范应对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截至目前,汉中市今年已成功预报勉县长沟河镇转咀子村沟口泥石流等5起灾害。全市累计开展地质灾害巡查排查14510次,组织避险演练733场次,撤离受威胁群众8425户21451人,地质灾害监测点未发生人员伤亡。
汉中市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市、县、镇、村四级党政齐抓共管,进一步夯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针对人员集中、流动性大的重点区域和防护对象,汉中市明确落实相关企业、单位的主体责任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全覆盖。同时,汉中市紧盯重要居住区域、重点行业领域和重大基础设施等地质灾害易发点,组织教育、交通、水利、应急等多部门联动,赴辖区镇村,聚焦各自管辖范围,全面排查隐患。此外,汉中市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和避险演练,提升干部“防、抢、撤”应急组织能力,强化群众避险意识和自救能力。(记者 高振博 通讯员 田彦新)
安康 成功应对汉江1号洪水
8月24日,记者从安康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汉江洪峰过后,安康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发出调度指令,安康水库持续稳定下泄洪水,24日14时,安康水库水位消落至324.58米,低于汛限水位0.42米;安康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再次发出调度指令,要求安康水库关闭2个底孔,保持3个表孔开启泄洪约4500立方米每秒,在减轻下游防洪压力的同时,持续拉低水位。与此同时,石泉水库按调度指令,适时将水库水位降至汛限水位以下,并采取小流量持续下泄,腾库迎汛。
据了解,19日晚至23日,安康市遭遇新一轮强降雨,汉江干流出现全流域洪水,形成今年第1号洪水,安康水库迎来今年入汛以来最大13418立方米每秒(8月22日17时)洪峰流量。因滞洪削峰,安康水库水位于23日18时达到326.63米,超汛限水位1.63米。石泉水库水位于23日6时达到405.51米,超汛限水位0.51米。
安康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严密监测分析、积极会商研判、科学精准调度,使安康市汉江干流全段洪水始终处于警戒流量以下,避免了安康中心城区、旬阳县城发布人员撤离命令,取得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安康水库于22日12时从320.99米水位起调,提前开启3个表孔小流量(3500立方米每秒)持续泄洪约7小时,为下游涉水在建重点工程人员机械避险、撤离赢得了时间;22日18时37分增开2个底孔,泄洪流量控制在7500立方米每秒以内,削峰5598立方米每秒、削峰率41.72%,滞洪25小时,成功应对今年入汛以来最大洪水。 (记者 方敬尧)
商洛 提前紧急避险转移群众14万余人
目前未发现人员伤亡和失联情况
8月24日,记者从商洛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8月21日16时至8月23日8时,商洛市出现了一次区域性暴雨、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全市多个县区遭受暴雨及大暴雨袭击,最大降雨量202.4毫米。暴雨造成全市6县(区)56个镇(办)6.4万人受灾。
据了解,本次强降水主要出现在镇安、山阳南部和柞水东南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99亿元。受降雨影响,全市5大河流全部涨水,除丹江涨水较小外,其余4大河流大幅涨水并超警戒。目前,全市主要江河水势已回落至警戒流量以下。截至8月23日7时,全市16座小(一)型以上水库,有5座超汛限水位,目前均以最大泄量泄洪。
降雨期间,全市各级部门充分发挥防汛救灾“人盯人防抢撤”工作机制,提前紧急避险转移群众14万余人,目前未发现人员伤亡和人员失联情况。(记者 郭诗梦)
蓝田 转移安置灾区群众5600余人
17519户恢复供电
8月24日,记者从蓝田县“8·19”防汛救灾指挥部获悉:截至8月23日15时,蓝田县设立7个群众集中安置点,安置受灾群众1254人;已抢通国道省道水毁路段13处,农村道路6条36处;恢复222个台区、17519户供电。
据悉,蓝田暴雨造成国道、省道冲断或严重损毁152处,县乡村道路损毁135条200余公里,540余户群众房屋倒塌、3700余户房屋损毁。
灾情发生后,西安市、蓝田县迅速成立“8·19”防汛救灾指挥部,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加快道路抢修和电力通信恢复,安排灾后恢复方案。西安市应急管理局紧急向蓝田县调拨救灾物资11种2万余件,调集直升机、无人机和卫星电话等投入救援,转移安置灾区群众5600余人,航空救援空投各类物资774件(箱)。
截至8月23日15时,蓝田县共设立7个群众集中安置点,安置受灾群众1254人。已抢通国道省道水毁路段13处,农村道路6条36处;恢复222个台区、17519户供电;已恢复10个村供水;对受灾区域公共场所和村组民居开展防疫消杀工作。
目前,该县所有通信中断的村庄均与外界取得联系,获救受灾群众生活物资保障充足。(记者 齐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