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新人”王旭东的掌门经

发布时间:   作者:编辑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视频: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首秀”:“又见敦煌”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福州5月8日电 题:故宫“新人”王旭东的掌门经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从敦煌研究院调任故宫博物院任院长恰满一个月时,王旭东现身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说故宫的数字化成就。他的开场白是:“这是我第一次作为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出席这样一个正式的学术活动。”

  

  “王院长也是地质出身,我特别关注他。”一位地质学科的青年学者对记者低语,“接棒故宫的人为什么是他?怎么能通过数字化让文物鲜活起来,在这一点上他将给故宫带来什么新东西?”

  

  在演讲出示的PPT中,王旭东用系列数据展示了故宫的数字化成就。在接受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和中新社联合采访时,王旭东侃侃而谈的,也是故宫文物活化的已有成就。

  

  他并没有谈及履职故宫的想法。“我刚到一个月,不能说,不能说。”当中新社记者转述青年地质学者的疑问时,王旭东笑着摆手,快步离去。

  

  

  资料图:2019年3月底,王旭东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杨艳敏 摄

  

  不过,记者梳理发现,尽管“不能说”,王旭东已经“说了”。他的演讲,用一种“摸家底”的旁观视角,寻找出每一组数字的“得”与“缺”。

  

  “今天的故宫,已经是与数字时代紧密相连的文物遗产地,也是一个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这无疑是“得”。

  

  看得出来,他非常欣赏故宫通过数据采集、数字环境、数字展览和全媒体推广,乃至VR\AR节目的良好交互,令年轻人关注文化遗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缺”则包括,占地72万平方米的紫禁城、16.7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亦需数字化,但目前仅完成部分,离故宫整体规划还有很大距离;已经将大量精美艺术品包括《清明上河图》3D化,令其“真正活起来”,但故宫保存的文物量非常巨大。“如何通过数字技术把这些文物跟我们每个人联系在一起,还需大量工作。”

  

  5G时代来临,或给了王旭东执掌故宫开辟出一个“数字化”的新天地。在他就任前,故宫博物院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打造5G故宫智慧院区。此次他公开表态,希望能够紧紧抓住5G带来的机遇,从基础网络建设到数据采集、传输、管理乃至应用,“都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王旭东表示,顶层设计非常重要,需要思考将数据时代跟文物遗产特点相结合,“开发出与每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和每一个博物馆相适应的数据网络体系”。不过,他坦言,“经验可以推广,但不可复制”,各地需按照不同的特点和禀赋,与数字技术相连接。

  

  “国际化”也是王旭东一以贯之的方向。在此次峰会上,曾到访故宫六次的塞尔维亚官员奈纳德·波波维奇三次邀约王旭东参访,并期待双方进行文化交流合作。

  

  

  资料图:北京故宫游人如织。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王旭东回应说,“我们愿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相关机构合作,共同把像故宫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博物馆的数字化和数字利用,推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王旭东出生兰州,在敦煌工作28年。他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初,敦煌研究院的樊锦诗就提出用计算机储存和在线管理莫高窟的文物遗产,开始“艰难的探索”。当时技术不逮,效果欠佳,直至上个世纪末,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如同故宫,敦煌研究院也开始了快速文物数字化的进程。

  

  回忆敦煌研究院的数字之路时,王旭东没有用数据,而是讲故事。王旭东“刚来莫高窟工作时,每天都要在窟区扫沙子”,而那些驻守大漠、守护敦煌却放眼世界的考古学家们,显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完)


编辑:张倩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