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铁轨旁的“向阳花”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陕西日报

邵宏琴(左)正在给青年职工讲解接线要领。 本报记者 李艳摄


3月5日8时,西安地铁9号线灞柳二路站来了一群身穿亮黄色工装的女乘客。她们是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向阳花”女子信号班组的全体成员。这天,她们要亲自坐一坐自己参与修建的西安地铁9号线。

说来大家可能不信,尽管这个女子班组干过200多个大小车站的信号工程,但坐自己参建的地铁线路,还是第一次。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句歌词用在“向阳花”班组成员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这不,就在两天前,她们还活跃在上海地铁14号线通号系统工程项目工地上。这次,回西安参加短暂培训后,她们又要返回上海。

找个稳定的工作,能顾上家庭和孩子,是许多女人的愿望。而“向阳花”班组成员,却是一群四海为家的“女汉子”。

这其中,资历最老的要属48岁的班长邵宏琴。20世纪90年代班组组建时,她是年龄最小的成员。20多年来,历经朔黄铁路大中修工程、哈密铁路枢纽改造工程等多条国铁线路及上海、郑州、西安等多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历练,她已成长为一名电务工高级技师,班组也逐渐闯出了一片天。

信号系统被誉为行车的“指挥中杻”,控制着整个线路上所有列车的运行调度,被形象地称作地铁列车运行的“大脑”。而信号工,就是安装这个“大脑”神经线的人。

“信号设备室配线工作的流程其实并不复杂。首先是放线,要根据图纸将各类线缆敷设到指定位置,然后校号核对,检查敷设的线缆位置;其次,把核对后的线缆分类绑扎整齐,制作线缆成端;最后再次校号,确保每根接线准确无误。”班长邵宏琴说。

听了班长“风轻云淡”的介绍,您可别小瞧了这活儿。工作中,她们除了要保证配线的精准外,还要确保配线工艺的美观。各式线缆规格型号不一,有时候还受天气冷热的影响变得“不听话”,她们就得一遍一遍地捋顺、固定,直到做到最满意、最漂亮为止。

“线缆都敷设在地下和机柜里,人们又看不到,为什么要追求‘漂亮’呢?”面对记者的疑问,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经理高建峰介绍:“的确,以前施工时只注重满足设备功能,线缆接通就用槽盖封闭了。但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信号工程有了更高要求,即线缆既要便于散热、便于维修还要美观精致。”

面对这一课题,“向阳花”班组使出了她们的绝招——“绣花”功夫。

3月5日,在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的培训教室里记者看到,一个个圆形固线盘内,五颜六色的信号线经过班组成员的巧手,成了一个个盛开着的“大花瓣”,每个“花瓣”线条弯曲的弧度都是一样的。

把工程干成匠心雕琢的工艺品,“向阳花”班组创造了属于她们的不凡业绩:开辟了信号系统工程“五个一致”(线把绑扎间距一致,绑扎扎带方向一致,线缆额头大小一致,备缆盘圈弧度一致,线卡固定位置一致)的极致施工工艺。班组还成为行业内率先使用颜色区分线缆功能分区的施工团队,得到了各界的认可和赞誉。团队先后获得中国中铁“先进女职工集体”、2016年“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2019年陕西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风吹日晒、不能回家的艰苦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可是女子班组却越战越勇。

“刚开始,只是简单地想着干好工作,换取一份收入,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干的时间长了,就觉得这是一方展示自己价值的舞台,特别自豪。”邵宏琴说。

尽管不能天天照顾家人,但她们却赢得了家人的理解和尊重。

“老婆,想吃什么,我给你寄过去。”

“要听妈妈的话,你妈多不容易啊!”

“妈,我好想你,想去工地看看你。”

……

一句句贴心的话,筑就了这群“女汉子”坚强的精神后盾。

“谁说女人就一定要待在一个地方,现在通信发达了,交通网络也越来越便捷,我觉得四海为家也是女人的一种选项,它让我的世界更广阔。”24岁的赵妍边说边绽开了青春的笑颜。

“只有不断地奋斗才能让青春之花永不凋谢。”在这群“向阳花”的宿舍里,记者看到一朵漂亮的金黄色的向日葵端立在玻璃瓶中,恰似地铁线旁为了梦想而绚丽绽放的她们。


编辑:高思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