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禾苗课堂”——“银发”守护“青苗”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榆林日报

10.png

贺莎莲(中)带领榆阳区红领巾禾苗课堂的孩子们在室外游玩。李小强 摄

在榆林,一场以“银发”守护“青苗”的温暖实践已悄然走过10年。从2015年榆阳区首个仅有12名困境儿童的“幸福禾苗班”,到如今覆盖全市12个县市区、每年服务逾650人次的品牌工程,“禾苗课堂”正成为黄土高原上润泽下一代的精神家园。

走进榆阳区航宇路社区“红领巾禾苗课堂”,70岁的退休教师贺莎莲正带领孩子们诵读红色经典。这位曾参与“长城姑娘治沙连”的老党员,将治沙精神注入育人事业。2014年,她发现社区留守儿童假期无人照管,便自选场地开设义务辅导班。“当时只有几张旧课桌,课堂上也只有12名孩子,但他们渴求知识的眼神让我坚持下来。”贺莎莲说。 10年来,她的团队从13名“五老”志愿者拓展至108人,累计提供3324课时的志愿服务,1586名孩子在此点亮心灯。

榆林市关工委主任鲍振明介绍,“禾苗课堂”创新构建“德智体美劳+文明实践+家校社赋能”的七位一体模式。红色铸魂,串联23处爱国主义基地,开展“重走转战陕北路”等主题活动,年覆盖青少年5000余人次;非遗传承,组织剪纸、榆林小曲等非遗大师进课堂,惠及学生2.8万人;精准帮扶,建立“需求清单+特长匹配”机制,全市3800名“五老”志愿者结对帮扶困境儿童1600余名,筹集善款500余万元,为榆林市星元小学残疾人家庭的女孩从小学五年级起资助上学12年。

“我用自己的道德模范奖金连续12年资助一名曾因身体残疾濒临辍学的女孩完成学业,直到去年从延安大学毕业,考取了人民教师岗位。她也主动报名加入了金秋春光服务队,寒暑假里做禾苗班的辅导员老师。我认为每个孩子都该有向阳生长的机会。”贺莎莲说。

随着“禾苗课堂”获评陕西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其经验正向全域辐射:府谷县创新“五老+社工+非遗传承人”帮扶矩阵,神木市建立社区“五老工作室”,子洲县打造“爱心妈妈课堂”……目前全市形成15个社区教学点、216所家长学校联动的关爱网络。 2024年,全国妇联领导实地考察时充分肯定:“这是老同志发光发热、社会力量协同育人的生动范本。”

十年耕耘,新苗成林。自闭症少年李某涛在志愿者资助下接受专业康复治疗;困境儿童米某弟从市柔道季军成长为省冠军;历年受助学生达1586人次。“当孩子们把‘中国好人’奖章挂在我胸前时,我知道沙漠里真的长出了‘春天’。”贺莎莲说。

据悉,榆林已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考核体系,计划在全部县市区实现“五老工作室”全覆盖,让“一老一少”温暖相牵的故事继续在黄土高原绵延。(榆林日报)



编辑:林夕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