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西安高新一中7名学生撰写的《关于运用硬科技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提案》,将由全国政协委员祁志峰提交到全国两会。
调研中
《关于运用硬科技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提案》,是由西安高新一中学生、模拟政协社团成员徐嘉苗、李金倩、卢皓颖、包聪奕、喻锦妍、刘彤舟、邱实,在经过广泛社会调研后撰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会长祁志峰在指导、修改和完善后,将提交全国两会。
建议包括:教育部聘请“两院”院士组成宣讲团队,编写图书资料,系统介绍我国硬科技发展成就;科技部要建设硬科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级中小学校要把学习硬科技资源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规划之中;文旅部要办好宣传硬科技成果的文艺节目,使节目兼顾科学性与趣味性,用艺术手段打通科技成果与爱国主义的联系,升华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调研中
说到这份提案的缘由,还得从2019年说起。那时,西安高新一中模拟政协社团成员们在一起交谈时,谈到了《大国重器》这部纪录片,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射电望远镜FAST、“蓝鲸2号”海上钻井平台、超级稻及其他农作物杂交技术、时速350千米的“复兴号”高铁、C919成功首飞、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背成功着陆等,纪录片中展示的一系列中国硬科技成果,让大家倍受鼓舞。联系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及《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同学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选题。
西安高新一中学生、模拟政协社团成员徐嘉苗:“我们觉得科技是一个很能激发中小学生爱国情感的东西,所以我们就很想把硬科技继续进行深入普及到中小学里去。”
一个好的提案,首先要做深入的调研,把问题的症结找到,然后才有可能找到破解的方法。7名高中生在田建军老师的带领下,查阅文献,采访专家,访谈政府官员,走访各级中小学校,街头随机采访,展开艰苦扎实的调研。
准备提案
西安高新一中学生、模拟政协社团成员邱实:“平时在学习间隙进行的调研走访,所以时间比较长,2020年4月份把素材进行整理,对提案进行体系化的制作,在7、8月份参加省内和全国比赛,再对提案进行一个完善。”
同学们共计发放问卷1000多份,涵盖全国多个省市。通过社会调查,他们发现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侧重于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等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但是部分内容与初中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重叠,重复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不同阶段学生对硬科技的了解程度也不同。
西安高新一中学生、模拟政协社团成员包聪奕:“我们在调查初中生时,他们确实对科技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硬科技这个名词本身没有太大认识,对于偏高中的学生,他们实际上是有一点自己的想法,所以最后我们的解决措施也有考虑到这一部分。”
解决方法找到了不少,可是怎样做最有操作性?学生们经过反复分析比较,在田建军老师的指导下,大家认识到,各级中小学校应把学习硬科技资源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规划之中。实施“一月一科技”活动,把运用硬科技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每学年举办“校园科技节”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开展校园“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开展硬科技资源研学活动,丰富研学内容。这就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西安硬科技
《关于运用硬科技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提案》撰写好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会长祁志峰认为,这一提案的内容贴近学生,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对提案修改完善后,将提交今年的全国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会长祁志峰:“他们准备的也很扎实,还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让他们更加深刻的去思考,经过这几年我觉得模拟政协这个做法是值得推广的。”
参与提案全过程的模拟社团成员卢皓颖说,在活动中自己也成长许多,经过多方努力,让大家的想法也有机会变成现实,自己的内心成就感满满。
西安高新一中学生、模拟政协社团成员卢皓颖:“像我们这种模拟政协委员,发现问题、实际调研以及形成提案这个过程一行虽然艰辛,但我相信在这样一次活动当中,我们会形成一些能力和精神,去为国家未来更好发展建言献策,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