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唐伟 杨春建)2月23日,汉中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东方养老集团总经理张仁杰提交关于加强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建议。
他讲到:汉中是汉人老家,也是一带一路源点城市,秦岭四宝、两汉三国文化、蔡伦造纸、张骞等汉中文化符号显著,可开发的实践课程很多,各县区都积极开展了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但竞争力不强,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未设立专项经费,研学实践专业人才缺乏,研学产品质量不高,除旅游点外的研学基地数量极少、条件简陋、实践体验性缺失,学校未形成研学评价机制,研学活动大多还停留在春游秋游形式,旅行社抢学校研学实践生源导致“混战”。为了更好地发展汉中研学活动,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基地建设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的原则,大力倡导和鼓励社会、企业参与校外教育基地建设。整合其他社会资源,打造一批市、县两级示范性研学实践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实践网络。建设一批研学实践基地,为研学实践免费提供教育实践课程服务;并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建设一批高规格、专业化的研学实践基地,为研学实践有偿提供教育实践课程服务。
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内涵发展
开发富有汉中特色的研学实践课程体系,指导各县区开发适合本地实际的研学实践课程。学校每学年安排集体研学实践不少于2次,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年级以上、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明确要求学校将中小学研学教育纳入学校育人的总体内容。建立起具有学校特色的研学教育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区域优势和特点,结合学生年龄认知水平,制定学生参与研学教育培养需求方案。要求基地将课程建设作为基地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形成具有研学教育基地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活动课程。
规范研学教育,推进研学良行发展
建立研学实践经费保障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对于中小学研学实践通过公路和铁路出行的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
建立安全出行保障机制。教育、旅游、交通、公安、食药监等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研学实践的出行标准,建立安全审查制度,做好安全监督检查。中小学校研究制订研学实践的安全保障方案,探索建立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等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学校必须投保校方责任险,同时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教育,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指导出行师生购买意外险。
建立研学实践科学评价机制。建立中小学生参加研学实践的评价机制,把中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研学实践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参加研学实践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制定研学实践活动的督导方式和评价标准。教育部门和旅游部门牵头建立临检制度,指导各县区研学实践工作协调小组对研学实践基地的课程设置、接待数量、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督查评价。开展研学实践示范基地和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以促进研学实践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