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故事】鲁新政:“传承秦腔脸谱艺术是我毕生的心愿”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陕西日报

在兴平市,有一位82岁的老人,因对秦腔脸谱绘画艺术的痴迷,在业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位老人就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腔脸谱绘画代表性传承人鲁新政——

1月29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记者来到位于兴平市西大街北寺巷的一个普通小院,走进鲁新政老人的家中。客厅里摆满了一个个色彩斑斓、精妙绝伦的马勺脸谱和鸵鸟蛋脸谱、斗方脸谱,让人感觉走入了一个秦腔脸谱的世界。

做秦腔艺术领域的有心人

鲁新政12岁进入兴平新民剧团(兴平市人民剧团的前身)学习秦腔,每一场演出前,他都在起起伏伏的唱腔中感受人物的情绪,对着镜子自己描画,力求将人物脸谱画得更为生动和贴切。随着岁月的磨砺,他的戏唱得越来越收放自如,脸谱也画得愈发得心应手。

“脸谱是戏剧的关键,包含着人物的喜怒哀乐。动笔画脸谱之前,我的内心已为剧中人物设置好了不同的造型和图案。”鲁新政说。

1969年,兴平新民剧团成立戏剧班,鲁新政受邀担任戏剧教练,教授学生们武戏的基本功和唱腔。在教戏的过程中,鲁新政发现学生们对于秦腔脸谱较为陌生,为了传承秦腔脸谱文化,他开始研究秦腔脸谱,从此一发不可收。

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鲁新政在秦腔艺术领域的继承和探索方面作出了许多大胆而有益的尝试,他广泛吸取京剧、川剧、豫剧等戏曲脸谱艺术的精华,在他的笔下,秦腔脸谱绘画不但有皮影、剪纸艺术的原生态韵味,又有汉代石刻艺术的粗犷与刚劲。鲁新政对他所作的每一个脸谱绘画作品,都能够娓娓动听地讲出故事来。

方寸之间见真功

在鲁新政画的众多秦腔脸谱里,尤以鸵鸟蛋秦腔脸谱最为知名。鲁新政告诉记者,他从1988年起,就开始尝试在鸡蛋上画秦腔脸谱。因为鸡蛋壳容易破裂,鲁新政小心翼翼地反复练习,不知画坏了多少枚鸡蛋,最终获得成功,赢得了同行们的广泛赞誉。年纪大了以后,他的视力远不如以前,就改在鸵鸟蛋上画秦腔脸谱。

鲁新政介绍,在蛋壳上创作秦腔脸谱,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首先要用针把蛋壳扎出小孔,把蛋清蛋黄吸出来,然后再用砂纸把蛋壳打磨光滑。“一般人画脸谱,先要用笔勾画出脸谱图形,再用画笔描绘。而我画脸谱从不打草稿,直接在蛋壳上画。”鲁新政说。他画的鸵鸟蛋脸谱,先后有200多个被秦腔脸谱爱好者收藏。

多年来,鲁新政收藏了秦腔脸谱684张。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绘制了600多幅纸质、斗方秦腔脸谱,300多个马勺秦腔脸谱和400多个鸵鸟蛋秦腔脸谱,他笔下的不少秦腔脸谱还多次参加省上展览并获奖。

让秦腔脸谱绘画艺术永续相传

2016年以来,鲁新政一直致力于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为兴平市东城逸夫小学、兴平市东城西关小学等学校的学生们讲解秦腔脸谱基本知识,让孩子们对这一民间艺术有初步的认识。闲暇之余,他还为喜爱秦腔艺术的退休老人们指导唱戏,耐心地帮他们一遍遍排戏,并和他们一起吼上一曲。

作为秦腔脸谱绘画技艺传习所的“掌门人”,鲁新政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为学生耐心细致地传授秦腔脸谱绘画技艺。

“现在好多戏剧脸谱都有专门的图册,京剧有,汉剧有,但秦腔没有。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够出版一本秦腔脸谱的书,传承秦腔脸谱艺术是我毕生的心愿。我也相信,作为古老戏曲艺术的秦腔,一定会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永续传承。”鲁新政信心满满地说。

鲁新政展示他所绘制的鸵鸟蛋秦腔脸谱。 杨小玲 摄


编辑: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