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藤编、竹编培训助力非遗传承

发布时间:   作者:杨春建 张志霞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杨春建 通讯员 张志霞)12月初的汉中,细雨飘落,寒意渐浓,却挡不住一群学艺人的求艺之路。南郑区黄官镇鑫豪藤编发展有限公司厂区内热闹非凡,由该区文化馆组织承办的2020年汉中市“三区”人才藤编、竹编培训班在这里举行。
  本次藤编非遗技能培训从12月1日开始为期3天,参训学员来自陕南三县区共计5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人、残疾人3人。
  跟训期间,该馆注重老艺人的传承积极性发挥,同时关注发现人才,掌握整体素质水平,总结成果找出差距。经过紧张的3天实操培训,在规定的时间内每名学员都提交了一件自己的作品,或完整精美,或半成品即将完工。其中一位叫夏赛君的女学员,零基础,通过短短几天的专心学习,编织出的藤椅作品,虽然略显粗糙,但在点评中得到老艺人们的一致肯定,赢得全场一片喝彩声。现场学员们对自己的创作有遗憾、有满意,余兴未尽,表彰奖励,交流互动,可谓是收获满满。
  “你想要啥我可给你编个啥,如花篮儿、水果篮、挂饰件等等。”竹编传承老艺人赵大明很有兴致地说道。据了解,赵大明编技艺确实非同凡响,他不断创新编织技艺,今年还研究找回了编织热水瓶外壳的老方法。他研创的竹编仿古游艇在略阳县文化馆展出,评价极高。在竹编划篾条技艺方面,他研创了一刀下去可以划出六根或八根的技法,同时在刮篾条、打型、编织、锁边等工艺方面也很独道,让人感受到民间非遗传统文化的绝技和魅力。
  通过此次激励性培训,调动了群众对非遗技艺的关注度和参与积极性,使学员编织技艺得到了很大提高,给农民可持续增收创造了基础条件,同时对汉中藤编非遗项目很好地传承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南郑区文化馆馆长王庆和在总结会上表示,今后还将推进汉中藤编竹编等非遗项目技艺培训常态化,进一步提高传承人技能,扩大传承人队伍和品牌效应,努力壮大非遗文化项目产业规模,创出亮点特色,有效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

编辑:小树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