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张载诞辰1000周年暨关学高端论坛”在关中书院举行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传承关学精神,彰显文化自信。10月25日上午,“纪念张载诞辰1000周年暨关学高端论坛”在西安文理学院关中书院举行。

论坛由西安文理学院党委宣传部及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关中书院主办。西安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廉宏伟、市政协原副主席袁英信、关学专家陈俊民,古代关学家后人等80余人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开幕式由西安文理学院副校长邬连东主持,西安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忠良致开幕辞,西安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廉宏伟、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杨辽先后讲话。主题发言和中青年学者论坛,十多位学者除了集中探讨张载关学的学术思想、历史贡献、当代价值以及研究方法,还涉及明代关学与周边学术的互动、关学家规家训、清代关学学派、乡约与乡土中国等内容。关学后人发言环节,张载后人张召强、冯从吾后人冯冲、李二曲后人李刚、牛兆濂后人牛锐分别介绍了各自先祖对关学发展的历史贡献。

在主题发言环节,陈俊民先生以“问题与方法”为轴线,向与会者介绍自己多年来关学研究的心得和方法:关学研究方法不外经学、史学、哲学三种法门,但此三种进路,归根结底还是一种经学的方法。陈先生认为,研读整理关学经典文本是关学研究的入手处。他谆谆劝告学者,研读关学经典应遵照“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四法,应遵循研读经典的“内在规则”与“客观标准”,严防误读、误导关学经典。

赵馥洁先生的发言着重探讨了张载“民胞物与”理想的通融性思维。他的研究发现,张载《西铭》一篇是从《周易》《诗经》《中庸》《论语》《孟子》《左传》《礼记》《颜氏家训》等儒家经典中摘录文句,编纂、改写而成的,《西铭》具有文献综合的特征。此外,《西铭》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还汲取、借鉴了其他学派的思想,其思想观念的来源具有综合性。不仅如此,《西铭》一篇的融通性还表现在价值融通、伦理与道德融通、孝亲与敬天融通、社会意义与人生意义的融通等多方面。

丁为祥先生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他对张载哲学的最新认知。他认为:第一,张载哲学代表着汉宋学术的分界,是从汉唐儒学的宇宙生化论转向宋明理学之本体论的标志和枢纽,而其具体表现就在于张载对形上本体意识的提炼与澄清;第二,张载关于天道本体的提炼和概括建立在儒、佛、道三教融合的基础上,而宋明理学作为三教融合的产物也就主要体现在张载对于佛老思想的积极钻研和充分吸取的基础上;第三,张载的“诚明两进”不仅是对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重大推进,同时也为宋明理学的发展规定了基本进路;第四,张载的“以礼为教”,不仅开创了一种地域学风,而且也开创了一种以“躬行礼教为本”“耕读传家”的做人精神。

张茂泽先生集中探讨了张载中道方法的现实意义。他认为,近代以来,西学盛行,不少学者以西学问题为问题,而忘记了天人合一的、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问题。以归纳、演绎为方法,似乎丢失了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道方法。张载“两端并进”“仇必和解”的“参和”中道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准确地理解关学精髓,也许还有助于唤醒我们模糊已久的历史记忆。我们现在要坚决反对极端思想,特别要提倡中道方法。

常新先生以《明代中期士人对阳明学的认同与发展》为题,探讨了明代关学与周边地区的学术互动与交往。认为王阳明在世时通过与关中士人的交游使得其学说与思想被一些关中士人了解和接受,但当时关中士人对阳明思想学说的接受情况比较复杂。例如,全部接受的有渭南南氏兄弟,选择性接受的有吕柟和胡缵宗。

张天社先生以《关学家规家训的特点与作用》为题,重点探讨了关学家规家训文化。认为从北宋张载开始,形成了关学重视家规家训教育的传统。

贾俊侠先生以《张载的为圣之学》为题,重点探讨了张载的作圣希贤思想理论。认为张载创立了一个由性天之学、为圣之学、外王之学构成的博大精深的道学体系,为圣之学是张载道学的重要方面。张载为圣之学的最大特点是他的天人合一的逻辑架构,张载为圣之学的核心思想是“大而化之”、“变化气质”和“大其心”。

赵均强先生以《晚清关中桐阁学派》为题,提出了“晚清关中桐阁学派”的新概念,认为清代中晚期,关中出现了一个由李元春(桐阁)开创,一传贺瑞麟、杨树椿,再传牛兆濂、孙乃琨、张元际、张元勋、李铭诚,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的师承性的以程朱理学为宗的关学学派——晚清关中桐阁学派。他不赞同目前学界流行的“清麓学派”之说,认为桐阁学派的提法更符合关学史的实际。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本次会议主题集中、内容充实、探讨深入、新论时出,交流了前沿学术信息,激发了学者学术热情,是一次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的高水平学术研讨会。



编辑:金苗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