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秦始皇帝陵陪葬坑的木材从哪里来?

秦始皇帝陵出土木质建筑结构遗存研究成果首次公布
发布时间:   作者:任俊丞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任俊丞)日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合作,在国际著名考古研究期刊 上发表了有关秦始皇帝陵出土木质建筑结构遗存研究的新成果,这是秦陵木质建筑结构遗存的首次系统性研究。研究人员发现,秦陵陪葬坑中的大量木材并不是从骊山就地取材,而是来自海拔较高的山区,这研究为探讨秦陵修建当中的木材资源采集策略和选材影响因素提供了证据。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帝陵及其中出土的不同遗迹遗物在过去的几十年受到了来自海内外的高度关注。然而,木质遗存虽为地下陪葬坑内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往往为人所忽视。这些遗存是了解秦帝国时期木材资源利用的关键证据,也能够为资源动员、劳动力组织等问题提供重要信息。

640.png

据研究人员介绍,为了解秦陵修建中的木材资源利用情况,此次研究人员从兵马俑一、二号坑、百戏俑坑及石铠甲坑中采集了657份炭化木质建筑构件样品,并进行了系统研究,样品均来自棚木、立柱、枋木、铺地木、边厢木等俑坑建筑构件。发现陪葬坑当中的木质建筑部件用材主要来自暗针叶树种冷杉属、云杉属和铁杉属,这种木材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但距离秦陵最近的骊山不具备提供这些树种的条件。从直线距离上来看,秦岭东段海拔较高的山峰也许是更为便利的选择,然而,实际的木材调集还需考虑除直线距离之外的很多因素,如运输的便利性和成本等。目前的证据也尚不足以否定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说法,即用于秦陵的木材为“蜀、荆地材”。值得注意的是,暗针叶树种属于松科,即为广义上的松木,而侧柏及柏属为柏木。松柏均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建筑及丧葬用材,也往往被视为高洁、坚韧与长寿的象征。《礼记·丧大记》中记载:“君松椁,大夫柏椁,士杂木椁。”因此,有观点认为使用柏木或松木可以反映等级差异。《礼记正义》中又云:“天子柏,诸侯松,大夫柏,士杂木也。因此,有观点认为使用柏木或松木可以反映等级差异。专家表示,目前尚未发现足够的证据,说明使用柏木或松木能直接反映等级或其他象征性含义方面的差异。

微信图片_2025-10-27_153145_492.png

随后研究人员在比对木材种属组合及比例时发现,冷杉属、云杉属和铁杉属木材占比较小。以此推测这种变化应当不是由于建筑部件类型的区别和保存差异所造成的。而根据考古发掘证据,修建时间较早的石铠甲坑主要使用生于较低海拔的侧柏等柏木;而处于陵园工程收尾阶段、被认为存在仓促赶工迹象的兵马俑坑,其木材则几乎全部转变为高海拔的暗针叶林树种。结合此次研究成果来看,随着修建工程的推进,所使用树种的分布海拔逐渐增高,这意味着这些木材可能采集自空间分布比较集中的山地森林,这也暗示了陵园修建工程对所采伐山地植被的显著影响。

记者了解到,此次研究是秦陵木质建筑结构遗存的首次系统性研究,为进一步发挥木质遗存研究价值,了解秦时期木材资源利用及与其相关的经济、文化、生态、政治等问题提供更多依据。


编辑:子墨          责编:一加           终审: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