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复原技术让龙门石窟千年残像再现“最初模样”

发布时间:   作者:桂娟、史林静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郑州10月14日电(记者桂娟、史林静)着长裙披飘带、腰身微微倾斜,一尊石质观世音造像窈窕而立。历经岁月洗礼和人为破坏,这尊造像的上半侧面容早已损毁不见。近日,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西山万佛洞前,一位游客利用手机App对着洞窟这尊残损的造像进行扫描,手机上立刻出现一尊完整的造像。

  借助虚拟复原技术,这尊观世音像,穿越千年,呈现在世人面前。

  据了解,去年开始,龙门石窟研究院对这尊编号为S17的唐代观世音造像进行虚拟修复尝试。针对文物本身遗失或损坏的部分,利用文献资料、图像信息,并在充分考虑同时期、同类型造像规律的基础上,按照一定规则进行修补,复原其历史样貌,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游览体验。

  “数字技术让不可能变为可能,让游客能够看到这尊观世音造像1300余年前开凿之初的模样。”龙门石窟研究院信息资料中心负责人高俊苹说。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目前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万佛洞位于龙门石窟西山的中段,该洞窟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在长达上千年的历史中,有不少造像已经崩塌或者被大规模盗凿。

  这尊被“复原”的佛造像位于万佛洞前室南壁,开凿于唐代中早期,其发髻以下、鼻子以上部位被损毁。华丽的服饰、简洁明快的衣纹线条、娴熟细腻的雕刻刀法,让其成为龙门石窟观世音造像的典范之作。

  “通过数字技术,让残损造像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也让世界文化遗产焕发出更加光彩夺目的魅力。”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早在2005年,龙门石窟就启动了“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工程”,经过十几年的现场扫描,现已完成80%以上窟龛的三维扫描工作。

  “作为佛教东传的重要物质遗存,龙门石窟兼具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一系列数字化技术的开发运用有助于新时代‘文物活化’与‘文化传承’。”史家珍说。


编辑: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