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作者:梁潇 来源:陕西日报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高铁、北斗”竞相涌现,今天的中国早已告别“一张白纸”,处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处处生长美好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助力一个东方古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强盛。特别是在这次抗疫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殷殷爱国心,慷慨报国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而今,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广大科技工作者当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主动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在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接力奔跑中,把追梦的辉煌写在未来。(梁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