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图书馆为了“力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安排了公共图书馆系统业务调研工作。本人通过对县区图书馆创建档案调研,发现资料建设存在指标认识不清、统计口径不一、业务不够熟练、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现以“活动档案”为例,依据本人所调查的业务活动内容及所查阅的活动档案,指出主要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建议。
一、主要问题
1、“活动统计”项目不清
例一:《“公共图书馆法普法宣传”春节系列活动》。
问题:“普法宣传”概念大于《公共图书馆法》的学习宣传,“春节系列活动”多于“公共图书馆法普法宣传”之类专项活动,其问题不仅是“概念种属”不清,而且让人不知所云。同时由于对“系列”活动缺乏“系列指向”的标注,确有“生编硬造”之感。
例二:《“师生同读一小时”活动》
问题:“全市同读一小时”活动,是由市图书馆学会面向全市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成员单位统一设计,并在市、县、镇、村同步开展的全域性品牌活动,时间为节假日,活动名称均为节日名称与活动名称相加,如教师节,文件应为《关于在教师节期间开展“全市同读一小时”活动的通知》,活动名称应为“教师节全市同读一小时”。“师生同读”只是其中的活动形式之一,而活动方并没说明是号召全县“师生同读”,还是组织某校“师生同读”,也无参与学校的统计,让人看到的错位性疑点很多。
例三:《地方文献经典诵读》
问题:“地方文献”、“经典”、“诵读”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地方文献”不是“经典”,“经典”读物一般是指“文化经典”和“中外名著”,县域的“地方文献”很难上升到“经典”程度,因此诵读“地方文献”、诵读“经典”,绝对是两回事。如果开展“诵读”活动,应该是两种活动;如果并列进行,则显得要么业务失范,要么统计有误。
同时,“活动统计”应有活动时间、地点、对象等基本因素,报表人数也不可能是800、500、200等整数。
2、“活动方案”设计错位
例一:《“公共图书馆法普法宣传”春节系列活动》
问题:“活动内容”中的“公共图书馆法普法宣传”没有设计对法律文本的发放、宣讲或阅读活动,只有一句“发放传单”,且不知传单是什么内容,为什么发放?“春节系列活动”又只字不提,不知什么活动、怎么“系列”。
例二:《世界环境日“同读一小时”》
问题:内容设计是在“政府广场”发放材料,且是与“县生态环境局”联合举行,不知材料是谁的、谁的人在发放,也不知发放多长时间,更不知“发放材料”与“同读一小时”有什么关系。而“同读一小时”活动读什么、怎么读、谁来读,根本没有设计。
例三:《XX村三下乡送图书活动》
问题:首先:“送图书”是错误行为,因为图书馆的图书是国有资产,而国有资产是有固定使用、管理对象的,图书馆在未经主管局和公产、财政、审计等方面批准的情况下无权转送他人。因此,只能“送阅读”或共建分馆、阅读点,而不能“送图书”。其次,一个尚在设计中的方案,就出现了“激发了全民阅读……”之类活动效果性描述,让人容易将这种“假设”视为“假相”。
3、“活动总结”情况不实
例一:《中秋节阅读推动“七进”活动》
问题:首先,一个五六人的小馆,在“中秋节”这一天就要开展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军营“七进”活动,并无任何联办单位,明显不能做到。其次,所列进学校开展“书香天府·读书小明星大赛”、“书香天府·青春网大学生阅读大赛”明显不实,因为安康不属四川,不在“天府”之地,该县也无大学,无法举办“大学生阅读大赛”;再次,其“进机关举办干部读书会”、“每日阅读一小时”活动,进社区推进“数字阅读平台”建设,进农村推进“阅读活动室规划落实”等等,均属“查无此事”的空活。
例二:《“世界读书日”活动》
问题:一是该县的局名、馆名不对;二是该馆的人员数量不对(文中表述“抽调30名职工”,而全馆实有在岗人员、含临聘人员一共5人);三是活动地点不对,该县没有“岳秀文化广场”、“牡丹景区”等地;四是活动内容中的“各种主题讲座、中国梦征文大赛、演讲比赛、摄影作品展等项目查无证据;五是“参加人数1000余人”既书写不详(1000余人,“余”多少?),又无图片、统计和证明依据来做支撑。
例三:《中秋节“过书香节日”送读活动》
问题:一是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军营的“七进”活动,没有说明进了哪些方面、开展了什么活动、有多少人参加;二是“送读”活动,不知是馆员送还是读者送,也不知何人在读;三是所用图片标明为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但不知何时何地何人进了哪些机关、企业、家庭;四是图片上的会标主题“全民阅读·最美三秦”是第六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的主题词,而不是该县中秋节的阅读文化主题;五是在中秋节这一天时间内举行的“七进”活动,不知道馆员投入了多少人力、财力、运力和阅读文献等资源。
4、“活动档案”资料不全
以我在某县参与策划、组织、实施的一场阅读活动为例,我自知应有的档案资料为三个大类:
一是活动设计策划、安排部署等前期准备文件;
二是活动流程产生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过程记录资料;
三是活动后期产生的新闻报道、读者评价或心得体会文章,以及微信、微博、短信截图等反馈资料。
该馆收录的资料,只有主持词、网站消息、活动总结。
依据“主持词”所显示的“活动流程”以及活动之后我所掌握的“活动反馈”,应收资料的明显漏项为:
主办局关于举办此项活动的文件;
该馆关于承办此项活动的安排;
活动前期有关通知、邀请等函件;
领导讲话稿;
专家讲座的录音、录像;
文艺表演节目单;
诗词朗诵文稿;
《全民阅读倡议书》文稿;
签名墙及活动环节图片、视频;
捐赠图书的图片、登记表;
到场人员签到表(或出席人数证明);
读者反馈(已知有体会文章);
馆员反馈(应有参与重大活动的体会文章);
媒体报道(已知有媒体消息);
主办单位的总结材料;
其他相关资料。
二、工作建议
1、加强培训。以人为本,提质增效。切实解决工作人员“对标对表”上的认识不清问题,使其对各项指标的内含、外延达到准确理解、准确判断、准确运用。
2、严肃纪律。从加强领导入手,切实解决创建档案资料建设存在的“假大空”问题。以求真务实、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消除不详、杜绝不实,把档案资料做详做细做实做好。
3、督查指导。分门别类组织有经验、爱学习、善调研、讲担当的业务骨干,定期深入县镇业务单位巡查、抽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各单位经办人员认真做好档案资料,客观记录创建过程,准确提供验收依据,保证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高质量达标。
作者简介:李焕龙,安康市图书馆馆长,陕西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文化委员会委员。
编辑: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