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曹锋 鱼阳阳) 近日,第四十四次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管理成果发布会传来捷报——延长石油炼化公司延安炼油厂化验中心王艳团队携QC成果“降低卡尔费休试剂月失效次数”斩获行业质量管理最高荣誉“优胜杯”,为陕西石油化工领域再添一枚国家级质量勋章。

这场全国性评选堪称行业质量创新的“巅峰对决”:来自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473项一等奖质量管理成果同台竞技,覆盖生产优化、成本管控、技术革新等多个关键领域。王艳团队的成果能从中脱颖而出,绝非偶然——从前期选题锚定“降低卡尔费休月试剂失效”这一化验工作核心痛点,到通过百余组数据建模锁定“试样分析进样量大”“分析试样偏酸性”两大关键要因,再到创新推出“恒温恒湿储存柜+精准配比操作指引”的组合解决方案,每一步都紧扣“数据说话、实效导向”的质量管理精髓。现场发布环节,王艳以清晰的逻辑链、详实的实践数据、显著的效益成果,征服了评审专家,最终实现从“陕西省一等奖”到“行业一等奖”再到“优胜杯”的三级跳,成为本次发布会的“黑马”。

小切口里藏着大价值,这一成果的突破意义远超“降低试剂失效”本身。作为石油产品以及烃类化合物水分检测的“黄金标准”,卡尔费休法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生产装置的平稳运行与产品质量安全——试剂失效不仅会导致检测数据偏差,增加返工成本,更可能延误生产调整时机。据统计,该成果落地后,延炼卡尔费休试剂月失效次数从平均8次降至2次及以下,单月直接节约试剂成本超1.4万元,同时将检测数据准确率提升至99.8%,为生产装置提供了更精准的“质量仪表盘”。更值得关注的是,团队总结的“痛点定位—数据溯源—对策创新—效果固化”方法论,不局限于炼油行业,更可复制应用于化工、医药等依赖精密检测的领域,为同行业解决类似质量难题提供了“可落地、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