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与天涯:西安交大学子激辩手机与人际距离

西安交大“国运杯”第三届辩论赛决赛尽展新时代大学生风采
发布时间:   作者:梁飞燕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45.jpg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10月19日晚,西安交通大学丝路大讲堂坐满了学生。一场关于手机对人际距离是否有影响的辩论赛在这里精彩上演,这是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第三届辩论赛的决赛现场,来自该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八名同学组成正反两队,一方强调手机让人跨越山海连接彼此,另一方痛陈它让身边人沦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唇枪舌剑间,尽显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据悉,本次辩论赛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近30万人,点赞3.7万人次。

2.jpg

本次辩论赛邀请国际辩论赛著名教练及评委、西交大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韩鹏杰,西交大航天航空学院党委书记张爱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哲学系教授王伟,泰和泰(西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委会委员董春红,西安交通大学校辩论队队长王羽凡等嘉宾出席并担任评委,该校人文学院音乐教育中心副教授文茹主持赛事。

在本场辩论赛开场表演环节,马头琴演奏艺术家朝鲁门、唐斯格,为观众们献上了马头琴表演《我的祖国》《鸿雁》《万马奔腾》,赢得阵阵掌声。

1.jpg

随后,8位辩手就辩题“手机拉近/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展开激烈辩论。正方提出手机打破了时空限制,它的便捷性让人们联系的频率变高,交流也变得更加深刻,从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方则讨论了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手机让人与人的交谈质量愈发下降,也降低着人们的社交能力,这种双重作用让人与人变得更远。双方辩手首先明确了“拉近”与“疏远”的定义,其次讨论了手机的现实用途,对人际关系积极与消极的客观作用。

1.png

自由辩论环节,火药味更浓。正方提出手机让相隔千里、不同文化的人们相遇,异地恋人借助即时消息维持情感纽带,证明手机在特殊情境下成为维系关系的生命线。反方则提出朋友聚餐时各自刷朋友圈的沉默,同时人们习惯了用表情包代替语言、点赞代替关心,进一步模糊了人类情感的原本模样,重要的是双方都意识到技术工具具有双向塑造作用,最终胜负取决于人类主体如何驾驭这种力量。

21.png

双方辩手通过讨论现实手机应用场景与当下热点问题,展开了“唇枪舌剑”“舌灿莲花”,深化了观众们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

经过激烈角逐,反方二辩袁斌、正方四辩廉想摘得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第三届辩论赛决赛的“最佳辩手”桂冠,刘佩毅同学荣获“最佳主席”,杨子贤同学获“优秀辩论队队长”,正方辩论队摘得冠军队奖牌。

61.png

“双方辩手的辩论过程逻辑清晰、论证严密、表现力强,这种思想的交锋是当代青年成长过程中必要的锻炼,总体而言,本次辩论赛从选题到发挥都实属精彩。”在评委点评环节,董春红律师表达了自己对这场辩论赛的整体感受。王羽凡评委对同学们的表现予以肯定。她说:辩论的艺术是语言的艺术,本质上,言语的精彩是思想的璀璨,辩论的过程亦是人类宝贵财富的交汇过程。辛晓红女士肯定和鼓励同学们:“科技改变世界,手机无疑是目前来说一个科技的一个精华的一个表达。很高兴看到了同学们思辨能力和口才表达能力的提升,这也是举办‘国运杯’系列辩论赛最可喜的成果。”

01.png

据了解,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 系列辩论赛由陕西国运教育慈善基金会,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教务处、人文学院联合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走进音乐人工智能》课程组,西安交通大学 “国运杯” 辩论赛会务组承办,西安交通大学人文艺术名师工作室,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丝路新影工作室,全国思政课程名师工作室(西安交通大学)协办。

此次辩论赛既是西安交通大学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也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传承西安交大辩论赛优秀传统,将“国运杯”辩论赛做成学校人文品牌,提升西安交大学子思维能力和应变水平。


编辑:子墨           责编:小木           终审:张建全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