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丞相张九龄夫人董韶容墓在西安市长安区出土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墓志盖拓本 图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任俊丞)“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盛唐名相张九龄的诗句,大家耳熟能详。10月11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馆员、考古现场负责人史晟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张九龄夫人董韶容墓葬的详细情况。该墓葬为研究盛唐时期董氏家族世系、仕宦及唐代社会生活、丧葬习俗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2022年5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贾里村安置小区项目用地发现一处唐代董氏家族墓地,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一合墓志。根据出土墓志,可知墓主名为董韶容,是大唐金紫光禄大夫行荆州长史张氏夫人。 
  该墓葬为典型的唐代斜坡墓道单天井土洞墓。从墓葬形制来看,该墓平面呈南北向直背“刀”形,坐北向南,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及墓室五部分组成。整个墓室平面近长方形,直壁,壁面较粗糙,墓室内堆积有褐色花土及淤土,部分器物被扰动。专家发现,墓室西侧有一腐朽木棺,仅存少量残渣与铁棺钉。棺内人骨保存较差,仅残存少量头骨及下肢骨,头骨变形,呈扁平状,头向北,葬式不明,口含铜钱。经鉴定,墓主为女性。 
  该墓共出土有23件(组)随葬器物,包括陶俑、陶器、铜器、铁器和其他质地器物,另有1合墓志。值得注意的是,在铜器中出土了一件金银平脱镜。该镜出土时从中部断裂,镜子呈圆形,有半球形钮,镜背贴布髹漆。围绕镜钮最内层为八瓣心形金片宝相花纹,每瓣为三重,最内重中心处为绿色玻璃珠;宝相花纹外为一周镂空曲栉齿环带;最外层为一周银片圆形方孔钱纹和一周金片联珠纹,工艺较罕见。 
  根据出土墓志内容显示,董韶容出自陇西董氏。曾祖董彻,曾任陇州司马;祖董感,任唐州刺史;父董恩,为汝州期城府别将。此三人史书也无载。志文记载,同年五月十一日,董韶容葬于长安县潏水南原。根据周边所出唐代墓志,潏水南原即为神禾原。此次考古发掘发现多座董氏家族成员墓葬,该区域应是唐代董氏家族祖茔所在。 
  虽董韶容史书无载,但据墓志所载其丈夫的官职、姓氏等内容,综合史料文献中的相关信息,符合开元二十五年、金紫光禄大夫、荆州长史、张姓等几个条件的“张府君”只有开元名相张九龄,因此推断董韶容应为张九龄之妻。 
  史载,张九龄这位一生与盛唐兴衰紧密交织的名相主张选贤任能、抑制节度使权势,坚决反对提拔牛仙客,更拒武惠妃拉拢、力保太子,是开元盛世最后一位贤相。 
  董韶容墓葬在董氏家族墓地十分特殊。唐代外嫁之女再葬回祖茔,较为罕见。结合“唐代不葬入夫家祖地”规矩,这里有三种情形:因亡故于异地他乡,距离祖地太过遥远,以至耗费巨大,无法承担;女子生前信奉佛、道等宗教,生前对葬地有所选择;依据血亲家族观,女子与亲生家庭的关系并不因出嫁而大幅降低,相反还可以以血亲为纽带,归葬于血亲家族。 
  专家根据史料文献推测,董韶容的去世与张九龄的人生低谷相呼应——开元二十五年(737)他遭李林甫构陷,被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贬谪荆州无法让妻子跟随,只能留她在长安。且张九龄祖茔在岭南,离长安城路途遥远,当时情境下,也无力将去世的妻子归葬岭南。董韶容作为宰相之妻,她在族内应有较高地位,最后将其归葬于董氏家族墓地,也是合情理的做法。 
  许多学者认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便是张九龄在被贬的背景下所作。该墓虽简约却藏珍的特质,亦折射出盛唐女性的生活情态。 
  此次发掘为探讨唐代开元年间的墓葬制度及女性社会生活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编辑:晓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