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起航正当时——洋县2025年上半年经济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baec4bc737e41ea9e2b860e0e9da8fe.png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夏日的洋县,草木葳蕤,万物勃发。回望全县半年来的发展轨迹,最令人振奋的是发展动能的持续澎湃——从项目工地上的热火朝天到产业园区里的创新突破,从城乡市集间的活力涌动到政务服务中的高效便捷,一股锐意进取的磅礴力量正在鹮乡大地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壮阔浪潮。

b6813bbb383567e5de1717d44af3f11.png

今年以来,洋县坚持“绿色循环、生态宜居”定位,坚定实施“12345”发展战略,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积极培育增长点,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加快建设以有机产业、文旅康养、现代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1—6月,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418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1%,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聚力扩投资,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力。“上个月在园区有机产品展示中心推介会上,我当场就和3家电商平台签了合作协议,现在每天发快递都要几十件。洋县的发展环境很好,在这里投资,我心里踏实。”7月16日,入驻绿色(有机)循环产业园区的有机菜籽油加工企业负责人陈文超拿着又一批订单,满脸喜悦地说道。

今年以来,洋县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第一标准。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水平,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见效,1—6月全县共办理“一件事”2650件。对全县重点项目逐个研判分析,建立动态台账,制作发放了“洋县2025年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服务卡”127个,逐项目、逐事项落实了审批服务责任人,实现了“一项目一人”包抓责任制,为项目提供全流程指导和全时段服务。

5633ce82f2df16b3c87bd6cb73062d3.png

走进洋县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产业园建设项目现场,机器轰鸣、工人忙碌,各项施工正紧锣密鼓推进,预计9月底主体工程完工;而位于城东洋县绿色(有机)循环产业园区内的陕西朱鹮酒业有限公司,景象同样火热——一条条生产线高速运转、有条不紊,工人们娴熟地将封装完整的产品装箱、打码,再将一箱箱成品整齐码放、层层摞起,等待着集中外运,发往各地市场。

洋县依托优越的投资环境,坚持把招商引资、高质量项目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高质量发展之“稳”。县级领导坚持统筹全局谋项目,聚焦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和6条重点产业链,突出招大引强和承接产业转移,务实举办或参加各类投促活动,以活动平台对接区域优质资源,先后到西安、上海等地招商推介洋县。今年1—6月,新签约项目39个,总投资额达51.32亿元;内资到位资金20.01亿元,占全年目标28.21亿元的70.93%;实际利用外资120万美元,提前超额完成全年80万美元目标,完成率达150%,招商引资市定任务高质量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bdb0f6aadef1e95f65f73f443e97b8a.png

为使重点项目建设及早落地建成投产,洋县将“等企业上门办事”变为企业提供“登门服务”。30余名县级领导带头深入项目一线,靠前指挥,认真分析研判项目堵点难点,及时协调解决121个重点项目在用地、环评、能评等手续办理中遇到的卡点、堵点问题,加快了项目审批速度,实现了项目早开工、早建成。今年1—6月底,全县共谋划储备项目246个,总投资288.56亿元,12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8.3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8.21%,28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3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0.17%。

聚力育链条,赋能高质量发展驱动力。汉江碧波如练,田间绿意铺展,洋县处处涌动着生机与希望。刚获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洋县绿色(有机)循环产业园区内,有机食品全产业链项目的工人们正专注调试新引进的无菌灌装设备,一旁的成品仓主体框架已初现轮廓,园区有机产业即将迈向新高度。

8db3fec8f6b2e5d19e0cba218910336.png

“这套设备能把咱的有机猕猴桃加工成原浆、果干,保质期从15天延长到12个月,身价能翻好几番。”7月18日,项目技术负责人周宝军指着运转的机器,眼角眉梢都带着兴奋。这台机器的嗡鸣,正是园区深耕有机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打响“朱鹮之原・有机洋县”品牌的生动注脚。

目前,园区已成功引进8家有机食品加工企业,产品涵盖稻米、食用菌、畜禽、中药材等多个品类。3.2万平方米标准化生产车间里,无菌包装线、智能分拣系统等先进设施有序运转,实现有机产品“清洗—加工—包装—仓储”一体化作业。正在推进的有机食品全产业链项目,生产线调试与成品仓建设同步发力,项目投产后不仅能提升深加工能力,配套的冷链物流中心还将破解“保鲜难、运输贵”难题,预计带动周边5000亩种植基地升级,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4408c879c62d340dfb7b7882f132dfb.png

近年来,洋县以园区为支点,撬动有机产业全链条升级。实施有机产业基地建设、有机仓储物流中心等9大工程项目,全力打造“三个十”示范样板—十个有机产业示范基地、十个有机生产标杆基地、十条有机产品标杆加工线。累计投入4.8亿元培育“链主”企业,建成有机、绿色、地标和名特优新 “四类基地”42.7万亩,其中有机粮油基地4.5万亩,逐步构筑起有机产业高地。

今年1—6月,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4.1亿元,同比增长18.84%;营业收入49.45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税收1.54亿元。4 户优质企业入驻,新增就业104人,3.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让企业实现“拎包入住”。

园区的蓬勃发展正是洋县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今年1—6月,全县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制造业投资增长25.1%,48户高新技术企业与8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创新矩阵。从有机产业的链条延伸到多元产业的协同发展,洋县正以实体经济为根基,推动工业经济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稳步迈进,奏响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乐章。

聚力兴“三农”,夯实高质量发展承载力。盛夏时节,走进柳山村的千亩有机桃园,红彤彤的油桃在绿叶间摇曳,村民们穿梭采摘,“先尝后买”的吆喝声里,藏着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柳山村的“甜蜜事业”远不止卖桃,在千亩桃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有机猕猴桃、石榴等水果种植,总面积1500余亩。

ca4e715f90a754229f964ccb66c0985.png

作为农业大县,洋县紧扣“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推动群众富裕富足、促进乡村宜居宜业”目标,依托清晰的有机产业定位,围绕打造全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地和有机农产品交易中心,全力打响有机产业硬仗;以“三品一标”为抓手,加大名特优新品种引进、选育及种质资源保护力度,重点开展以黑米为主的名优特新水稻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繁育,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

138a69577ad1f5eb20361db0d85c163.png

今年1—6月,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新增4家认证企业、2个有机产品及5600亩认证基地;保存138个稻米品系,带动6.01万亩黑米、五彩稻种植,修订“洋县黑米”“洋县红米”地方标准,向着“全国最大黑色有机食品基地”稳步迈进。目前,全县认证有机产品15大类115种共计18.33万亩,建成全国最大有机厚朴、牡丹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16.86万亩,林下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市首位,“朱鹮之原・有机洋县”品牌越擦越亮。

a91db7023776777c7a84c8ef16aa3f7.png

在持续壮大有机产业的同时,洋县依托农村现有资源,拓展农文旅融合新路径。借油菜花、梨花等景致,结合春节、清明、五一、端午等节点,策划“三秦四季・醉美鹮乡”“醉美梨园”等50项文旅消费活动,“文旅+体育”“文旅+婚庆”“文旅+研学”等模式多点开花,让有机田园变身为天然课堂、礼堂与游乐场。今年1—6月,全县接待游客398.9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6.33亿元,数据背后,正是农文旅融合的蓬勃活力。

从“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到“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再到“陕西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陕西省特色专业园区”“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中国有机产业生态保护贡献奖”,这一项项荣誉如串串珍珠,串联起洋县在“三农”领域的奋进足迹,印证了发展路径的正确。如今,有机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业转型,让“三农”底气更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编辑:西亮           责编:林夕           终审: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