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中的渭南;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这是诗人李白笔下的渭南;
“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崇。山水一何丽,君子在其中。”这是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渭南;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这是元代诗人张养浩笔下的渭南。
……
渭南如何具有独特的人文气质?
又拥有怎样的自然景观呢?
为此,一场别开的生面的文化推介展览在上海举办。
7月2日,“家在黄河太华之间——渭南历史文化展”在上海市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正式开展。
该展览由渭南市博物馆策划设计陈列展览大纲,并技术支持。展览以“花开中国——早期中国里的渭南”“国之栋梁——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渭南人”“国宝档案——‘”国保’里的渭南”“风物承韵——‘非遗’里的渭南”“山河毓秀——景区里的渭南”“陕菜之都——渭南美食知多少”六个单元,叙事渭南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说明黄河华山汇聚、交融所孕育的独特韵味和底蕴,彰显渭南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吸引上海观众感知渭南、探寻渭南。本次展览通过语言、照片、视频、实物、仿制品等形式叙事和展示渭南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展览现场,渭南市博物馆讲解员马倍蕾为观众进行专业讲解。
“花开中国”单元从华山、庙底沟彩陶文化(距今约6000年—5400年仰韶中期)、黄河小北干流段(黄河文化区域地理的重要代表)入手,凸显渭南作为早期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重要地位。
二十四史中记录渭南历史人物多达1200人,有传和简介的360人。“国之栋梁”单元就介绍了以史圣司马迁、字圣仓颉为代表的11位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渭南人。
“国宝档案”单元则带来渭南从旧石器时代的甜水沟遗址到清代的尧头窑遗址,跨越20多万年历史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型的61处(69个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物承韵”单元从传统音乐、戏剧、曲艺、传统美术、手工技能,重点介绍了华县皮影、合阳提线木偶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尽显“非遗”里的渭南。
“山河毓秀”单元通过还原华山云海,黄渭洛三河交汇的潼关古城,和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存最丰富的古瓷窑遗址尧头窑,让观众步入展区即可感受自然人文双重遗产的震撼。同时还介绍了渭南4处自然风光景区,10处人文景区,以及休闲文旅景区。
2016年在第26届“中国厨师节”上,渭南凭借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荣获“陕菜之都”称号。“陕菜之都”单元通过视频展示和仿真菜的设计,让上海市民近距离领略渭南特色小吃文化的独特魅力。
展览位于上海静安雕塑公园内的艺术中心,毗邻上海自然博物馆。展出时间持续至8月22日,每周二至周日开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渭南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