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赵梓希)“地作席、天作盖、山为陵、立一座无字碑、傲然天地似狂吟、平生功过任人评”。4月20日晚,伴随秦腔《无字碑》全体演职人员多次谢幕,梅兰芳大剧院内恍若沸腾,掌声、呐喊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观众激情长久不能平息。
主演签名现场,里三层外三层的戏迷争相拥向这一部剧里的三朵“梅花”,身处花心位置的侯红琴、李小雄、张涛,依然以“武则天、李治和李贤”的形象满面笑容,埋头签字,满足戏迷的热烈追捧。而饰演武则天的侯红琴,始终是观众“围追堵截”的目标,签名、合影、诉说、感怀,不一而足……
当夜幕降临首都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的入口处门庭若市、熙熙攘攘,聚满了满怀激情的戏迷。他们争相汇聚在展板前合影留念,没有抢到票的戏迷久久流连在剧场外,面对着一票难求的场面,遗憾不已。
当晚的梅兰芳大剧院一楼大厅内,梅兰芳大师坐像恬淡从容、栩栩如生。舞台对面三层迭起座无虚席,一场气韵恢宏而又温婉动情、亲情柔肠却蕴含家国大计的精彩大戏拉开帷幕。极具大唐气象的舞美、激昂磅礴的唱腔、细腻真切的表演,奇异而真实的剧情,引领现场千余名观众徐徐走进一代女皇武则天跌宕起伏的人生及无字碑背后的故事。梅花奖获得者侯红琴、张涛、李小雄及三意社一众业务精英,在舞台之上生动演绎了一场情感与理智的人生的抉择,进退之策、胜败之果、得失之间,尽显一代女皇的无奈伤感、气魄风流。随着剧情的推进,现场观众如痴如醉、过足戏瘾,高潮处持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
大型新编秦腔历史剧《无字碑》历经六年打造而成,作为近年来三意社在秦腔戏曲审美探索道路上的“破圈”之作,《无字碑》的成功创排对于这座拥有着130年演艺史的百年剧社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非常有幸参加此次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周编剧作品展演活动,我们希望以最好的状态、最好的作品奉献给首都观众,此次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面对先辈梅兰芳大师,我们希望能够用我们的坚守和创新不辜负这方舞台,不辜负先辈们的期望。今晚,三意社人感受到戏迷浓烈的观剧热情,感受到大家对三意社的喜爱,更感受到了大家对这部剧目的认可。”侯红琴动情地说。
“我来自西班牙,今天在现场看了秦腔《无字碑》这个戏,我被大气磅礴的大秦之腔彻底征服了。这是我第一次看秦腔,演出之前,我还提前温习了很多关于唐代文化的书籍,也做了这部剧的观看‘攻略’,但是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中国文化太美了,唐代文化太美了,秦腔太美了!”alejandro激动地说。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付凯旋说道,“票太难买了!我是在北京的西安人,我们许多老乡一直都在关注这个戏,这次终于来北京了演出。在异地他乡,每每听到秦腔的声音,总是会感觉到特别亲切。感谢三意社,感谢秦腔《无字碑》剧组的所有人员,让我们欣赏了一场来自家乡的艺术盛宴。”
“我是第一次走进剧场看秦腔,秦腔给我的感觉是发自秦人骨子里那股不服输、不认命的呐喊,听完之后酣畅淋漓。《无字碑》这个戏气势磅礴,有一种梦回大唐的感觉。这次被‘种草’了,以后有机会,我还会走进剧场听秦腔,看秦腔。”清华大学本科生李百川在看完演出后,久久不愿离去。
光明日报社文萃版副主编饶翔说:“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看秦腔演出,这是一个制作非常精良的戏,不论是从剧情、还是表演、音乐、舞美等,都可以看到三意社的用心。四折戏高度凝练了武则天的一生,她为了家国情怀、为了天下苍生,舍弃了夫妻情、母子情,其中的痛苦非常人所能体会。能够看到,这部戏是经过了精心打磨和提升的,我由衷地向广大的观众推荐这部戏。”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西安人,能够在北京听到乡音,非常亲切。《无字碑》通过秦腔的艺术形式把‘武则天’这个历史人物演‘活’了,让我们看到了她脆弱、无助的一面,让我们看到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非常温暖。希望这部戏能够走向更大的舞台,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辉。”中国石油企业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唐大麟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