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岁的长安名肴“五侯鲭”

发布时间:   作者:admins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五侯鲭——古意新作菜

 

西安大唐博相府文化艺术酒店

陕菜(秦菜)古老而悠久,从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八珍”开始,开中国烹饪之先河,是中国菜系的“母系菜”。它集周、秦、汉、唐以来数千年传统饮食文化于一身,兼收并蓄,技艺高超,名馔荟萃,瑰丽多彩,浩瀚如烟。本期,我们为大家介绍一道诞生于2000多年前的历史名菜——五侯鲭(w俪h佼uq侃ng)。

“五侯鲭”,汉代长安(今西安)名肴,是汉代娄护合王氏五侯家珍膳而烹饪的杂烩,堪称杂烩菜鼻祖,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全家福、烩三鲜、佛跳墙、大杂烩,都是它的“后裔”。

菜名中的“鲭”,是肉和鱼的杂烩;“五侯”,则来源于五位货真价实的王侯:据《汉书·元后传》记载,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汉成帝刘骜(前51年—前7年)在位时,有一天心血来潮,同时封他的二舅至六舅五个舅舅为侯,他们分别是平阿侯王谭、成都侯王商、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时,史称“一日五侯”。

汉成帝刘骜同日所封的“五侯”虽是亲兄弟,却互有矛盾,各不相让,以致各家宾客也不好随意往来。当时的长安有一位奇士,名曰楼护,其父承世代家传为医,楼护自小跟随父亲在长安行医,在贵戚家出入,他知识渊博、能言善解、长于圆通,唯有他可以从容斡旋各方,同时出入“五侯”门第,并且被奉为上宾,馈赠美食。娄护把五侯送给他的鱼和肉及山珍海味合烹在一起,成了难得的“奇膳”“奇味”,这道“集五家之众长”的美味佳肴被称为“五侯鲭”,不仅在西汉御内和官场走红,更是沿袭流传于今。

关于这道佳肴,《西京杂记》中写道:“五侯不相能,宾客不得来往。娄护、丰辩。传食五侯间,各得其懽心,竞致奇膳,护乃合以为鲭,世称五侯鲭,以为奇味焉。”《语林》《世说》亦有记载。后来,“五侯鲭”渐渐成为美味佳肴的代名词,也可引申比喻他事之合味,时常见诸历代诗文。

唐代韩翃《送刘长上归城南别业》:“朝还会相就,饭尔五侯鲭。”

宋代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句见赠之二》:“今君坐致五侯鲭,尽是猩脣与熊白。”

清代赵翼《杨桐山招饮》:“也曾吃过五侯鲭,等闲炰炙不足数。”

2017年4月30日《北京晚报》登载烹饪专家吴正格的文章,他认为,娄护以“羹道”调和于“五侯”,并非首创,乃为他沿袭所致。自彭祖制稚羹以事帝尧,中国就传下一种“调和鼎鼐”的治政规理。后来,商初的伊尹制鸽羹以事商汤,喻示“得饪得国,失饪失国”的道理,老子那句“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哲典,就是来自伊尹的这一智慧。而春秋齐国的正卿晏婴,他的“和如羹焉”用以“君子食之,以平其心”的政论(《左传·昭公二十年》),就近距离地被娄护活学活用了。他借“五侯”皆嗜食于鲭而制羹,则有将“五侯”喻示为“五味调和”之寓,遂使“五侯”悟以其义,祛除旧怨,和解归亲。从这点来看,娄护可谓智者,有先贤遗风。

与千年古刹慈恩寺仅一墙之隔的西安大唐博相府文化艺术酒店,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官府菜制作技艺”传承保护单位。传承千年的陕西官府菜,用料广博益寿、制作奇巧精致、味道中庸平和、菜名典雅得趣、筵席名目繁多,曾经是帝王将相席上珍馐,今天则作为高端精品陕菜的代表,成为古都西安的美食名片,受到中外人士的盛赞和追捧。

今天,西安大唐博相府文化艺术酒店烹制的“五侯鲭”,在历史名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主料为鱼翅、鲍鱼、辽参(或刺参)、鱿鱼、鱼肚、裙边、干贝、鸡肉、鱼肉、冬菇、玉兰片及高级清汤(冬季可用浓汤),选料珍贵,工艺复杂,汤清味正,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具有益气、养胃、养肝、除湿、除烦、祛风、解乏等功效,为宴席中的珍品。


编辑: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