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朵秦腔“梅花”相聚北京

发布时间:   作者:赵梓希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秦腔梅花奖名家专场晚会彩排现场    陕西省文旅厅供图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赵梓希)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9月14、15日,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承办的“秦韵梅香庆华诞——秦腔梅花奖名家专场晚会”在北京中央歌剧院剧场连演两场。
  本次演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地区秦腔梅花奖得主首次在京联袂献艺,是陕西晋京演出梅花奖得主数量最多的一次,也是进入新时代陕西三大秦腔剧团首次齐聚北京献艺。
  在晚会上,秦腔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马友仙,以及李梅、李东桥、柳萍、侯红琴、谭建勋、李娟、李小锋、边肖、齐爱云、任小蕾、王新仓、张蓓、李小雄、惠敏莉、屈巧哲、李军梅、李淑芳、赵杨武、苏凤丽、卫小莉、张涛、韦小兵、袁丫丫、李小青、杨升娟、王航26朵“梅花”登台亮相,为首都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戏曲盛宴。
  秦腔《华夏颂》拉开了整场晚会序幕,作为曾亮相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开幕演出,昂扬的唱词与唱腔,与传统武戏的精粹表演相结合,唱出秦人的慷慨与热情,展示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在第一章《红色经典》中,眉户《梁秋燕》《十二把镰刀》,秦腔《红灯记》《血泪仇》,通过对一个个耳熟能详革命故事的精彩演绎,与现场观众共情——一起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特别是80岁高龄的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马友仙登台亮相献唱秦腔《洪湖赤卫队》,风采丝毫不减当年,无愧于“秦腔咏叹调”的称号,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在第二章《古调新弹》中,秦腔《火焰驹》《金榜题名》展示了经典秦腔曲目经过岁月洗礼所散发的历久弥新之美。秦腔《戏曲联唱》在展示戏曲舞台上生、旦、净等行当唱腔之美的同时,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坚定文化自信的豪情壮志。秦腔《千古一帝》《陕西地方戏曲音乐联奏》是改革开放后不同时期,陕西戏曲大胆求新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现了陕西文艺工作者扎实的演出功底和勇于出新的创作能力,尤其是戏歌《花脸》融合秦腔与摇滚的旋律,打破文化和语言的隔阂,为世界打开聆听中国秦腔的一扇门。
  第三章《时代华章》由戏歌《上春山》开篇——它改编自同名网络歌曲,今年上线之后便迅速走红,获得了数百万网友点赞,是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的一次完美结合,是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谱写出的华美乐章。秦腔《织梦人》《西京故事》《花儿声声》精彩演绎了“工匠精神”“劳动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充分彰显了艺术作品要为人民而作、为时代而歌的核心创作理念。
  在晚会的尾声阶段,秦腔《杨门女将》用文武兼具、唱做并重的硬功戏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紧随其后,谢幕曲《大美秦腔》将秦腔的高亢激越与交响乐的恢宏大气相结合,为整场演出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晚会现场布置了“三秦四季 畅旅欢歌”展区,展示陕西文旅产业集群的发展成果和未来展望。展区包括旅游产品、陕西好物和文物复仿品体验、文旅惠民平台咨询以及游陕西APP平台展示区。设计灵感来源于陕西地标性元素,结合现代造型风格,展示了陕西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观众拍照留念。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本次晋京演出为契机,持续推动秦腔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在交流演出的过程中,积极兼容并收集各家之所长,不断推陈出新打造更多艺术精品,让古老的秦腔艺术在新时代不断焕发光彩。

编辑:晓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