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
陕西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赵强
陕西省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 蔡新玲
陕西省气象局减灾处副处长 李涛
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 张维敏
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高级工程师 宋嘉尧
小到穿衣指南,大到经济发展,天气时刻影响着群众的生活。今年夏季以来,陕西总体雨水偏多,群众和企业的生产生活会受到哪些影响?气象部门如何发挥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农作物种植应注意哪些问题?近日,记者就群众关心的问题对陕西省气象局相关部门专家及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问:近期,陕西天气整体情况是怎样的?未来还会有雨吗?
赵强:7月前半月,陕北降水量较常年偏少50%至80%,关中偏多30%至100%,陕南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大部偏多30%至80%。7月4日20时至15日17时,全省共有107个县(市、区)2096个监测站出现降水。全省小时雨强大于等于20毫米共400站次,小时雨强大于等于30毫米共100站次。商南县过风楼镇徐家店村7月7日20时雨强为77.2毫米。
7月22日至28日,陕西省主雨带自南向北移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对流性较强,中南部强降水区域与前期高度重叠,需重点防范区域性暴雨、强对流天气对省内各流域防洪的不利影响。
问:今夏陕西天气特点是什么?降水量与往年相比差距如何?
蔡新玲:今年6月,陕西大部分地区呈现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的特点。特别是陕北南部、关中大部和陕南中东部降水偏少50%至80%,出现不同程度气象干旱。7月以来,关中、陕南进入多雨时段,气温偏低,降水偏多。今年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284.2毫米,较常年同期略多。
问:今年陕西降水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导致?
蔡新玲:2024年1月1日至7月15日,陕西省出现降水分布不均情况,其中陕北平均降水172.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0%,关中、陕南降水分别为271.1毫米、405.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8.7%、3.8%。主要原因是近期我国主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至黄淮之间,我省处于主雨带的北边缘。受副高外围暖湿气流和低层切变影响,我省中南部降水偏多。另外,由于近期副高位置整体偏南,其外围暖湿气流到不了陕北,陕西省北部近期雨水偏少,出现了阶段性气象干旱情况。
问:气象部门针对当前形势的防灾减灾工作是如何准备的?
李涛:我们在保障气象精密监测和精准预报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细服务。目前,陕西省、市、县三级政府已全部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建立共享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站18726个,气象信息员覆盖所有自然村,进一步完善省、市、县“73161”递进式气象服务体系,健全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叫应”机制。“73161”即提前7天预报提示、提前3天预报、提前1天预警、提前6小时短时预报、提前1小时临近预警。
省气象局与多个政府部门实现灾害信息双向共享,气象、应急、水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构建应急热线会商机制,联合发布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今年以来,部分地区已根据风险预警提前组织人员撤离,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立足于“早”,着眼于“防”。省气象局开展汛前隐患排查和汛期检查,针对灾害性天气过程,发布各类预警信息,开展直通式“叫应”服务,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问:今夏以来的气候对陕西省粮食作物及苹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有什么影响?
张维敏:夏季以来,陕西省大部地区降水量在30毫米至36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至7%,基本能满足秋粮作物和经济林果的生长需求;平均气温17摄氏度至27摄氏度,较常年同期偏高0.1摄氏度至2摄氏度;气象条件整体有利于我省玉米等秋粮作物、苹果和猕猴桃等经济作物生长发育。
问:目前及未来天气气候条件下,陕西省哪些农作物需要重点监测和采取防范措施?
张维敏:据省气候中心最新预测,未来一个月,我省大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多。降水过程多、持续时间长,多雨区主要位于关中和陕南东部,同时强对流天气多发,局地发生极端性强降水、强对流的可能性较大。我省主要农作物需重点关注暴雨、冰雹、大风等局地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关中和陕南地区的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以及猕猴桃需重点关注农田渍涝风险。
问:根据气候预测,农作物种植应注意哪些问题?
张维敏:7月22日至28日,全省大部降水量在25毫米以上,利于陕北北部旱情缓解;关中南部、汉中、安康北部和商洛累计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且当前上述区域土壤相对湿度都在90%以上,低洼农田易积水,渍涝风险较高。
关中南部和陕南地区应做好疏沟理渠,对过湿田块及时排水散墒,防范农田渍涝害;陕北地区应抓住有利天气过程开展人工增雨,对农田和果园做好水肥管理,尤其做好蓄水保墒工作;各地需注意防范暴雨、大风、冰雹等短时强对流天气可能造成的危害,同时抓住降水间歇趁墒追肥,并做好农田、果园病害监测防治。
问:人工能影响天气吗?如何影响?
宋嘉尧:人工影响天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影作业”,现在主要包括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人工消云减雨等。以人工增雨为例,它是指工作人员利用特定的技术手段,在合适的“目标云”出现时,用高科技装备把催化剂“送”到云中,化云为雨的一种科技措施。
问:针对当前全省天气形势,人影部门有哪些准备?
宋嘉尧:入夏以来,为了抢抓有利作业时机,陕西省气象局部署高性能增雨作业飞机于6月进驻榆阳机场,在榆林、延安积极开展空—地联合增雨作业。6月以来,陕北地区已经组织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10架次,作业飞行31小时29分钟;组织开展地面防雹增雨作业431次,全力保障陕北抗旱增雨工作。(群众新闻 记者 许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