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壮丽70年 >

陕西“奋力追赶超越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发布会第八场:

来源: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作者:编辑 时间:2019-09-05

振兴丝路源点城市绘就真美汉中画卷

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三市华章

9月5日上午,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陕西“奋力追赶超越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发布会第八场,请中共汉中市委书记王建军,中共汉中市委副书记、市长方红卫出席并介绍情况。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李彬主持发布会。

汉中市委书记王建军围绕“振兴丝路源点城市 绘就真美汉中画卷 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三市’华章”作主题发布,介绍汉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汉中市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变和取得的成就。

汉中镶嵌在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享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称,是汉祖之源·汉人老家、汉水之源·国家宝库、丝路之源·投资热土、活力之源·产业高地,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汉中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天汉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经济发展实现了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的历史性飞越。GDP由1949年的1.8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471.88亿元,人均GDP由96元增加到42754元,正在加快追赶超越、向中等发达城市挺进。二是城乡面貌实现了从“小城旧镇”到“最美城市”的历史性巨变。城市建成区面积由建国初的6平方公里增长到95.5平方公里,人口由7万增长到92.7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51%,兴汉新城气势恢宏、矗立起城市文化新地标,天汉文化公园美轮美奂、塑造了“三生融合”新样板,特色小镇魅力彰显,美丽乡村镶嵌绿野,一个大汉大水大绿的古老而又时尚的真美汉中日益展示在世人面前。三是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18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380元、10088元,双双进入全省第8,是1978年的94.7倍和75.3倍,绝对贫困即将成为历史,正阔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王建军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铭记总书记5.12地震十周年之际对汉中的亲切关怀嘱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追赶超越,践行“五个扎实”,落实“五新”战略,发展“三个经济”,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强市、陕西最美城市,全市经济社会持续走在上升通道,主要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六年内四次获得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市,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王建军介绍说,一是高举旗帜明指引,确立新时代追赶超越建设“三市”的大目标。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了“大学习大宣传、大调研大梳理、大落实大推进”活动,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性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全市发展的思路举措。

我们确立了“六个三”的战略部署,即: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循环、创新驱动、开放融合、民生普惠为导向,“三市”建设为总体目标、“三大变革”为根本动力、“三个经济”为重要支撑、“三生融合”为主要模式、“三个融合”为重大举措、“三场攻坚战”为底线任务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我们着力打造“三个六”重点支撑,即: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努力打造特色产业、交通枢纽、信息物流、对外开放、金融服务、科教文化“六个中心”,增强汉中在陕甘川渝毗邻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壮大现代材料、绿色食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新型能源、新兴产业“六大产业集群”,为建设“三市”奠定坚实基础;围绕构建开放融合新格局,启动建设农产品、大宗材料、中医药和中医治疗康养、天然气新能源、航空产业和空港经济、区域旅游集散等“六个生产交易中心”,使之成为发展“三个经济”的重要载体,有效引领了汉中改革发展行稳致远。

王建军介绍说,二是追转并重促超越,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中高速增长的有机统一。汉中区位优越、资源富集、基础较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发优势明显,面临着做大总量与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进入新时代,我们着眼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出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创新驱动“组合拳”,通过实施“十大工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标提质提速。

2013年—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3%、14.2%、20.2%、13.8%、8.8%,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18年底上述各项指标总量分别是1471.88亿元、494.01亿元、1645.2亿元、469.3亿元、49.96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8倍、2.2倍、3.07倍、2.2倍、1.66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0.6:43.8:35.6调整为2018年的14:47.7:38.3。

王建军说,我们实施千亿元投资工程,谋划推进以“一环两城三园四极”为重点的三大类项目战略支撑体系,民用货机、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基地加快建设,“155”产业集群公路、“四环红太阳”路网体系加速构建。实施农业倍增工程,十大绿色农产品基地扩规增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总数位居全省第1,“汉”字号、朱鹮牌绿色有机产品畅销全国。实施工业翻番工程,建成省级以上工业园区21个,汉中航空新城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8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580.08亿元,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三大支柱产业占比86.05%。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兴产业孕育发展。实施全域旅游工程,率先在全国地级市出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4A级景区11个,汉中油菜花节跻身“全国十大花节花会”,汉江湿地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2018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0亿元,我市荣获“全国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强化创新驱动战略,市绿色循环产业经济研究院和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建成投用,国家级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加快建设,高新技术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居全省第4,我市被列入17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

王建军说,三是统筹城乡筑基底,形成城市扩能乡村振兴协同并进的新格局。坚持新型城镇辐射带动,注重人城景业和谐共生,城乡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不断增强。深入实施“双百”城市战略和美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推进十大建筑等“五个十大”工程,打通断头路,改造背街小巷,大规模开展老城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四城联创”活动,使城市成为宜居之地,“一江两岸”打造出新时代城市会客厅,兴汉新区成为彰显汉文化魅力的世界级文化名片,航空新城引领产城融合新突破,“一心一带三辐射”城镇空间格局基本形成,荣获“美丽中国最美城镇奖”。

一县一策推动县域经济竞相发展,汉台GDP突破300亿大关,南郑成功撤县设区,城固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西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洋县荣获全国有机产品十佳县,勉县、略阳、镇巴探索绿色循环发展新模式,留坝被命名为全国首批“两山论”实践创新基地,宁强、佛坪荣登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实施乡村振兴“八大行动”,3镇12村试点扎实推进,9个镇跻身省级名镇,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0条风景线和5个特色板块魅力彰显。

王建军介绍到,四是改革开放激活力,打造发展“三个经济”、实施“四向融入”的新高地。坚持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环境聚要素促融合,不断提升汉中区域中心城市能级。统筹推进国资国企、财税金融、放管服、党政机构等重点改革,组建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非公经济占比达53%,创造了“一网一门一次”集成服务新模式,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率65.6%;成立汉中职业教育集团,陕西理工学院成功升大,报业、广电、文化三家文化传媒集团组建运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造“汉中模式”。

王建军说,汉中市围绕发展“三个经济”,强化硬件支撑,做强“三个经济”大通道,西成高铁变天堑为通途,西汉、十天、宝巴高速建成通车,汉中机场直飞京沪深琼杭等15个大中城市,全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60万人次,我市被国家列为179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丝路源点城市、“西三角”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培育主体业态,构建“三个经济”新平台,“六个生产交易中心”规划实施,汉中海关揭牌运行,褒河物流园加快建设,京东城市仓、无界工厂仓辐射三省五市,秦巴地区中药材和生态扶贫农特产品展示交易服务中心年内即将建成;聚集高端要素,打造“三个经济”新引擎,实施“四向融入、全域开放”战略,成功举办首届朱鹮国际论坛,朱鹮文化展亮相日本大阪G20峰会,打响张骞故里文化经贸使团品牌,招商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5%以上,浪潮、启迪等大企业落户汉中。

王建军说,五是多措并举惠民生,创造全市人民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精准严实抓重点、破难点、建机制、防风险,创新推出全链条产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医健一体健康扶贫、“一抓两促”教育扶贫、“六种形态”通汉协作扶贫等模式,我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获得全省两连优,2012年以来减贫88.6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4.5%下降到5.15%,佛坪、留坝率先摘帽,汉台整体退出,剩余8个贫困县有望今年顺利摘帽。

王建军说,着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省“双高双普”达标县创建,龙岗学校、北师大汉中学校、美康医疗等重大民生项目落地汉中,“医共体+健联体”模式在全省推广,健康汉中建设迈上新台阶;聚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面覆盖,“弘六德·展六美·建三市”公民道德建设和新时代乡贤文化建设深入人心,我市“明理、感恩、诚信、自强”主题教育做法在全省推广。倾力打造文化名市,天汉楼、天汉大剧院等文化地标加快建设,《汉水汉中》《汉中栈道》《汉中天坑》等一批大型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国际留学生感知汉文化活动联通中外,张骞墓、汉中“三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汉中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力保障群众安全感,深化平安汉中、法治汉中建设,加快构建市县政法部门统筹、相关部门齐抓共管,镇办、村(社区)一个网络平台承载,一套人马落实的基层网格化综合治理新体系,民情直通车、院坝说事会等探索创出了“三治融合”新模式。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查办了苟少森、朱历军等一批典型案件,打伞破网、打财断血等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我市专项斗争成效认可率位居全省第2,得到中央督导组充分肯定。

王建军介绍到,六是系统治理优生态,构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生态文明新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汉中的“绿水青山”正在变为“金山银山”。以秦岭违建专项整治为首战、四个保卫战为接续,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1天,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十项指标全面变优的市,“两厂(场)”建设实现县区全覆盖,汉江、嘉陵江出境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三,创建为陕南唯一一家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实施陕南森林化战略和国土绿化行动,构建山区绿屏、平川绿网、城市绿景三大体系,建成8个国家级、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59.1%。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一核三极”汉江生态经济带为统揽,大力发展生态利用、循环高效、低碳清洁、环境治理“四型”绿色产业,4大循环体系耦合共生,18条循环产业链纵向延伸,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3.45%,绿色正成为汉中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

王建军还说,加快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三市”,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我们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创新实施“思想奠基·党性塑造”工程,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更加牢固、“两个维护”坚决有力。在全省率先实施基层党建全面过硬工程,探索推出抓党建促脱贫“五大行动”、城市党建“一抓三促”等经验做法,非公党建“三同步”工作法受到国家工商总局表彰。制定深化“三项机制”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实施办法》,推行领导干部积分制管理,我市贯彻“三项机制”满意度测评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1。深化“激情、干净、超越”主题作风建设和“强六基塑六型”活动,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全市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劲足。

王建军最后说到,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汉大地发生的深刻变化,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全面体现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强市、陕西最美城市新篇章,以崭新风貌和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

央广记者:在加快追赶超越中,要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强市、陕西最美城市。请问这一目标的愿景是什么,汉中在推进实施中有哪些布局和举措?

王建军:加快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强市、陕西最美城市,是我市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铭记总书记5.12地震十周年之际对汉中的亲切关怀嘱托,落实省委“五新”战略、“三个经济”部署以及对汉中发展定位、格局部署,塑造新时代汉中发展新地位新优势的现实选择。

王建军: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就是要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融入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圈,全方位增强城市承载集聚能级,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三个经济”高地城市,不断提高汉中在陕甘川渝毗邻地区的区域竞争力、创新引领力、辐射带动力;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以文铸魂构筑共同精神家园,以文塑城打造真美汉中城市品牌,以文兴旅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叫响做靓“汉祖之源·汉人老家”“汉水之源·国家宝库”“丝路之源·投资热土”“活力之源·绿色循环”四张城市名片,把汉中打造成“一老家四基地”的丝路源点城市;建设陕西最美城市,就是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山水林田湖城作为生命共同体对待,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做大绿色循环经济,彰显大水大绿大汉魅力,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和宜居宜业宜游“三宜一体”的陕西最美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市”是紧密相连、互为支撑的有机整体,其中区域中心城市是主体,体现“三市”综合实力,文化旅游强市、陕西最美城市是两翼,彰显“三市”特色魅力和鲜明特质。

王建军: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创造性提出要大力实施“六个三”战略部署,全力打造“三个六”重点支撑。“六个三”战略部署中,追赶超越、建设“三市”是总体目标,“三大变革”是根本动力,“三个经济”是重要支撑,“三生融合”是主要模式,“三个融合”是重大举措,“三场攻坚战”是底线任务。“三个六”重点支撑包括,“六个中心”即特色产业、交通枢纽、信息物流、对外开放、金融服务、科教文化,是我们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六维支撑体系。“六大产业集群”即现代材料、高品质食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新型能源、新兴产业,这是我们实现存量升级、增量超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依托;“六个生产交易中心”,即农产品生产交易中心、大宗材料生产交易中心、中医药生产交易和中医治疗康养中心、天然气新能源交易中心、航空产业和空港经济中心、区域旅游集散中心,这是我们大力发展“三个经济”的最新布局,也是扩大开放融合的新支撑。我们将咬定目标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推动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强市、陕西最美城市的宏伟目标早日实现。谢谢。

陕西传媒网记者:陕西对汉中的发展定位是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汉中也提出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美好“三生融合”。请问方市长,如何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具体实现路径是什么?

方红卫:近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系统领会并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省委关于汉中“绿色循环、生态宜居”的发展定位,在实践中提出要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美好的“三生融合”发展之路。其中生产发展的目标是改善群众生活,生活富裕所依托的基础是“生产”发展,生态美好是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必要条件和应有之义,三者互为资源、互为依托,交相融合、一体发展。具体实践中,主要路径有三个。

一是把生产发展作为“四梁八柱”,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着力打造装备制造、现代材料、高品质食药、文化旅游、新兴产业、新型能源六大产业集群,构建8大循环产业体系,打造18条循环产业链,高起点规划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积极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把生活富裕作为圭臬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抓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叫响做靓“学研在汉中、医养在汉中、旅居在汉中、兴业在汉中”城市品牌,持续增加城乡居民绿色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三是把生态美好作为永久底色,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推进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互促共赢。

香港经济日报记者:众所周知,汉中是国家级保护动物朱鹮的重要栖息地,朱鹮已成为汉中的一张独特名片,“朱鹮文化展”还被确定为今年G20峰会中国政府的配套活动在日本大阪展出。请问展览取得了什么效果?同时,汉中近年来在朱鹮保护与品牌打造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建军:为配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2019年G20峰会,营造民心相通文化相知的良好氛围,打造朱鹮国际品牌,助推中日友好合作取得更大成果,经中宣部批准,6月25日至29日我率张骞文化经贸使团,随陕西省代表团赴日本大阪参加了由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省林业局和汉中市联合主办的朱鹮文化展。此次朱鹮文化展以“友好之轮•和美世界”为题,分为鹮乡历史、鹮乡发展、鹮乡四宝、鹮乡美景四个版块,吸引了200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慕名前来参观,中国中央电视台、华商网、日本《新泻日报》《关西华文报》等几十家中外媒体作了报道,给广大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丰富的文化盛宴,向更多日本人民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国、了解朱鹮、感知汉中的窗口,我市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与汉中一直以来在朱鹮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近年来,我们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度挖掘朱鹮生态价值、文化内涵,持续深化生态保护、品牌塑造、对外交流,探索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并进的互利共赢之路。

一是全力保护朱鹮家园。从1981年5月在洋县发现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以来,我们始终秉持爱鸟护鹮情结,以朱鹮、长青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各级大拯救、群众大保护、中外大合作,攻克人工饲养、繁育、放归等关键性技术难题,朱鹮数量和分布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发展为3000多只的大家族,成为世界濒危物种拯救保护的成功典范,不少朱鹮还作为国礼赠送日韩,成为中日、中韩友好的重要象征。

二是积极打造朱鹮品牌。我们充分利用独特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绿色有机产业和生态旅游,着力打造“朱鹮”牌、“汉”字号知名品牌,第四届中国有机大会在陕西洋县召开,“朱鹮生态有机产品”品牌价值名列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洋县成功创建为陕西唯一、全国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和“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朱鹮”“有机”品牌成为汉中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和形象代言。

三是深化朱鹮民间外交。充分发挥朱鹮的纽带作用,成功举办首届朱鹮国际论坛,建立朱鹮研究国际合作机制,搭建朱鹮网络信息平台,深化中、日、韩、俄乃至东北亚地区民间外交与务实合作。同时,汉中和韩国昌宁郡、洋县和日本佐渡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首届中日韩朱鹮少年儿童绘画大展、朱鹮油画大展反响热烈,彰显了朱鹮品牌文化魅力和外交价值。

中国日报记者:汉中被公认为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这既和与生俱来的良好生态有关,但更离不开近年来的保护治理。请问汉中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方红卫: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建设美丽汉中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主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在工作格局上形成了“一场首战、四个保卫战”布局,即以秦岭违建专项整治为首战,以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个保卫战为接续,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三生融合”发展取得重大成效。2018年,我市被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免检,西乡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留坝评为西北唯一一家“两山论”实践基地。

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扛牢生态环保主体责任。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三市”大格局中谋划推进,制定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决定》、汉中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等文件,将环境保护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三项机制”奖惩运用和领导干部积分制管理的重要内容,严格实行“一票否决”,构建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

二是系统保护治理,持之以恒守护好秀美山川。实施陕南森林化战略和国土绿化行动,统筹推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快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扎实开展“五乱”问题集中整治,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9.11%;推进“铁腕治霾·蓝天保卫”行动,空气自动监测站覆盖所有县城,2018年全市优良天数达331天、成为全省唯一一个空气质量十项指标全面变优的市,今年上半年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143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3;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两厂(场)”建设实现县区全覆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6.8%、95%,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加大土壤污染修复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扎实开展“清废”行动,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获省上表彰。

三是注重标本兼治,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制定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方案》,健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深化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改革,加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公安、林业、法院、检察院等单位协调联动,严惩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从严执行“三线一单”,全市新上项目环评执行率100%,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万元GDP能耗下降19.35%,绿色发展方式加快形成。

李彬: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王书记、谢谢方市长、谢谢各位。


编辑:思羽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