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新春走基层 >

王蒲芳:巧手扎花灯 年味共传承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刘青 时间:2025-01-24

    王蒲芳展示兔子灯

    王蒲芳制作的兔子灯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青)俗话说:“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在关中农村,一直流传着春节“送花灯”的传统习俗,不仅有舅舅给外甥送灯笼,还有娘家给出嫁的女儿送灯,寓意“送丁”,祝福女儿多子多福。

在西安市长安区砲里街道西垇村,年逾八十的的王蒲芳因花灯制作而远近闻名。作为陕西省非遗“长安砲里年节花灯习俗”的代表性传承人,她至今仍从事着这一古老而传统的手工技艺,经她手而出的各式花灯不计其数。

从腊月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每年这段时间都是王蒲芳最繁忙的时候,因为要赶制售卖的花灯,每天她起早贪黑,将平日里制作好的纸捻子、骨架等进行绑扎与裱糊。“平日里会趁不忙的时候做一些染色、捻纸的小活儿,春节前后主要是组装花灯,因为每一步都要遵循传统工艺,有时候组装一个大号的、复杂的花灯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王蒲芳说。

自小看着爷爷奶奶做花灯,8岁起王蒲芳就对这些憨态可掬的花灯心生喜爱;到了13岁,她已经完全掌握这门手艺,成为长辈们的得力助手。做了近70年花灯,如今王蒲芳的技艺已经炉火纯青,不论是莲花灯、兔子灯、老虎灯、狮子灯、公鸡灯、提篮灯、盆盆灯……任何造型的花灯她都能信手拈来。

传统手工花灯的制作工序复杂,剪花、染色、搓纸绳、绑骨架、凿灯围子、裱糊……“简单的花灯都要30多道工序,复杂的款式得50多道工序。”王蒲芳告诉记者,因为传统花灯用的纸多为“标语纸”,色彩单一还不结实,在她的改良下,吸水性更强的宣纸成了替代品,不仅色彩晕染更到位,效果也更好。

近年来,王蒲芳制作的花灯在西安城墙、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的各种灯会活动中展出,受到了许多市民游客的喜爱。“前几年我参加大明宫灯会,一个山西运城的小伙子坐火车来灯会上买了我的一个花灯,甚至他还自备纸箱子打包,又连夜坐火车回去,我至今印象深刻。”王蒲芳说。

为了让这项技艺被更多人熟知和喜爱,前些年王蒲芳经常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去年以来,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几乎出不了远门。令她惊喜的是,很多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竟然慕名登门拜访,专程来学习花灯制作技艺。“只要有人来学,我都毫无保留,倾囊相授。”王蒲芳说。

过去很多单位、企业每到年关会大量定制花灯,但这几年订购的人少多了。“一来是手工花灯与流水线生产的电子灯笼比确实不占优势,二是手工制作耗时费力,我一个人也做不了太多。”王蒲芳感慨道,这两年,销路成了她面临最大的难题,仅凭春节这一个多月的销量,无法维持生计。“挣钱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不能让这项古老的手艺在我手上失传。好在我的儿孙们也都掌握了基本技艺,希望未来手工花灯这项非遗技艺能在他们手中继续发扬光大,生生不息。”

  


编辑:林夕

上一篇:刘燕:传承三原蓼花糖的“甜蜜记忆”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