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民出版社向东贺家石村“爱心超市”捐赠物资
扶贫小队看望五保户
陕西人民出版社为贫困大学生捐款
东贺家石村的“爱心超市”
陕西人民出版社与东贺家石村签订扶贫产业协议 梁萌/摄
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梁飞燕) 1月13日上午,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陕西人民出版社一行17人,来到驻村帮扶的绥德县东贺家石村开展慰问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活动。
期间,陕西人民出版社与东贺家石村签订扶贫产业实施协议,预计投入40万元建成占地240平方米的东贺家石村旅游农产品销售基地。除此之外,陕西人民出版社为两名贫困大学生每人资助一万元学费;向东贺家石村爱心超市捐赠米面油等爱心物资。
陕西人民出版社副社长钮琦、纪委书记崔海龙,绥德县政府挂职副县长凡显峰,文化艺术报社社长刘龙,阳光报社总编辑万波,陕西人民出版社纪检监察审计室主任邢苗岭、人力资源部副主任李燕荭、行政部副主任焦党星等出席仪式。陕西人民出版社驻村工作队队长孙子龙、扶贫干部禹治夏,驻村工作队队员马腾,以及东贺家石村全体干部、部分村民及贫困户参加了活动。
隆冬时节,几场大雪为陕北的沟壑梁峁披上了白色羽衣。在位于绥德县城东北方向20公里的东贺家石村,零下十几度的气温里,被积雪覆盖的进村山路,结上了一层暗冰……
1月13日一大早,这个藏在无定河东岸大山皱褶里的小村子,迎来了一拨熟悉的客人。由陕西人民出版社组织的17人扶贫小队,驱车来到这里,为贫困户赠送爱心物资,并在此签订了新一年的扶贫产业协议。
自2015年起,作为对口扶贫单位的陕西人民出版社,把脉东贺家石村(王家峁),开出了扶贫良方,从“输血”到“造血”,打好扶贫“组合拳”。在产业投资、旅游项目开发、文化扶贫、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给予了大力帮扶,前后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超百万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由103户312人,降至17户19人。
在这五年时间里,一个是陕西最大的综合社科出版社,一个是黄土高原的小山村,两个因“脱贫攻坚战”而结缘的个体,成就了一段跨越600多公里的守望牵挂。
从种口粮到养山羊 把产业扶贫放在首位
东贺家石村是绥德县白家硷镇的一个行政村,2018年由贺一村、贺二村、贺三村和王家峁等4个村合并而成。自2015年起,陕西人民出版社就对未合并的王家峁村进行了包村扶贫。那时候,由于王家峁村地处偏远,山多沟深,全村67户人家,有21户贫困户,生活来源仅有种地和栽植花果树两项收入。在2015年到2017年这几年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资21万多元,为王家峁村建坝堤、修排洪渠。同时,积极联系陕西省扶贫办、绥德县扶贫办协调争取资金,给村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铺设自来水管线,实现自来水入户。2017年,投资10万元资金的王家峁村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建成,对农副产品外销及种子肥料内运中起到了枢纽作用。
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转移剩余劳动力的最佳途径。2018年,王家峁村并入东贺家石村,村子大了,贫困户多了,脱贫攻坚的责任也跟着大了起来。根据之前积累的扶贫经验,陕西人民出版社对帮扶工作也做出相应调整。引导支持农户大力发展核桃、苹果、特色种植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配合镇政府验收本村“点菜式”产业,共验收产业户7户,合计发放资金19320元。
由社领导班子成员牵头组织调研,掌握村情后,投入资金24.5万元开展山羊养殖项目。由于东贺家石村贫困户大多为劳动能力弱或者无劳动能力的村民,这一情况对发展羊养殖项目形成了一定的难度。最后经过社委会商议,对不具备饲养能力的贫困户可委托山阳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代养。陕西人民出版社购买100只羔羊,对贫困户实行配股托管养羊产业政策,到年末羔羊成型,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为羔羊寻找销路。之后对21户37人在册贫困户进行配股分红。这一措施有力保障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又有效促进了村集体的壮大,为后续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福利提供了保障。
依托党氏庄园 发挥“金碗碗”优势
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一直以来,东贺家石村都守着金碗吃穷饭。在该村朝阳的坡地上,坐落着一座“党氏庄园”。从明朝晚期至民国年间党氏家族在这里先后修筑了七十二院以窑洞为主要建筑的宅院,因属党氏大家族,七十二院相互连通成为党氏庄园。
党氏庄园是文化大县绥德至今唯一保存得较完整的清代建筑。山庄是典型的陕北大户民宅,窑洞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山坡之上。各院相对独立却互相连通,每个院落棱门院墙、穿廊挑石,院内正面石窑、左右厢房、倒座马棚、碾磨俱全。大门、内外影壁、厢房、门窗上配有精美的石雕、砖雕和木雕。整个山庄功能完整,山上有庙宇,沟里有水井,自成体系。据村民讲,庄前还有宏大精雕的石牌楼,可惜在“文革”中被毁。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绥德党氏庄园被人们誉为“陕北印象”,以其规模较大,气势壮观,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散发出黄土高坡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2013年,党氏庄园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开展对口扶贫工作以后,陕西人民出版社凭借敏锐的职业嗅觉,紧抓这一文化高地,用文化助力脱贫工作,用旅游带动村民收入。2018年,陕西人民出版社投入19.6万元,策划出版《绥德党氏庄园》一书。特邀著名摄影家秦岭对党氏庄园进行为期半年的拍摄,叶子胜撰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绥德党氏庄园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在党氏庄园的维修、维护、宣传等方面,陕西人民出版社也提供了资金等一系列支持。
为了有力地提升党氏庄园在旅游市场的影响力,并以此带动民宿旅游、农家乐旅游等当地旅游的发展,进而实现联动效益,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从根本上打破当地农民的贫困循环状态,实现习总书记所说的以“旅游为优势”,“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陕西人民出版社扶贫领导小组根据东贺家石村的实际情况,通过走访、调研和考察,最终计划依托东贺家石村的党氏庄园,打造旅游写生基地和农副特产市集。
在1月13日的产业协议签约仪式上,陕西人民出版社与东贺家石村签订了新的扶贫产业实施协议,将投入40万元,在东贺家石村建设占地240平方米的旅游农产品销售基地。而此项目也已被列入2019年绥德县扶贫项目库。
文化扶贫齐手抓 山村飞出“金凤凰”
“贫困就像一座大山,压在我身上,让人无法呼吸。但社会从不缺好心人,从高中开始,我就收到过来自不同渠道、不同方式的资助……每次接受他人的善意,我都深深感动,并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只愿我能有个光明的未来,有个走出困境的机会。我要回报他们,还要尽我所能让他们欣慰,让他们幸福地微笑。所以我不敢停下前进的脚步,不敢懈怠,我害怕自己难以报答曾经帮助过我的好心人……”19岁的张某在感谢信中如是说。
2019年,张某以552分的成绩考入西安理工大学软件工程系。父亲身体不好,靠打工维持家庭开支。母亲身有残疾,照顾上小学的妹妹。张某高昂的学费成了一家人发愁的大事。陕西人民出版社作为对口扶贫单位,得知困难大学生情况后,立刻发动党员进行捐款,最后筹得两万元,对张某及另一位贫困大学生马某进行了资助。
作为大山里飞出的“金凤凰”,两个孩子仿佛是这个山村的希望。资助仪式过后,马某被同村的伯伯爷爷们叫到村委会房间里烤火,周围人热切地询问她的学业、生活情况,久违的乡情让孩子放下了压在心头的包袱。父亲早亡,家庭条件带来的窘迫一直是马某心里最大的负担。“这次得到陕西人民出版社的资助,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这不但是对我经济上的援助,更是对我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我想,这将是我今后更加不懈奋斗的动力。”
从“输血”到“造血” 扶志扶智一起抓
扶贫即扶人之“贫”,而人之“贫”千差万别,有的贫在条件,有的贫在能力,有的贫在志气,不一而足。为了提高贫困户自主劳动或参与村上的各种公益性劳动的积极性,2018年东贺家石村建立了“爱心超市”,对贫困户的环境卫生情况、生产生活习惯、投身产业扶贫的程度、参加公益活动等方面进行评定,通过累计积分制度换取生活必需品。在“爱心超市”,记者看到,储物架上除了米面油等物品外,还有牙刷牙膏、洗衣粉、卫生纸等日化用品。据东贺家石村支书党来强介绍,每周“爱心超市”会凭积分发放一次实物。
在“爱心超市”物资捐赠仪式上,陕西人民出版社副社长钮琦这样表示:“2018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向‘爱心超市’捐赠了第一批物资。在这一年时间里,‘爱心超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夏季雨水多的时候,村干部带着村民修水补路;冬天下雪,村干部带着村民扫雪开路,等等。今年,我社捐赠这第二批物资,希望‘爱心超市’能一直发挥作用。”
除此之外,为增加贫困户脱贫信心,2019年初,陕西人民出版社号召党员捐款2万余元,为东贺家石村的扶志扶智宣传工作做了充足的准备。在村中人群聚集处挂贴扶志扶智宣传横幅若干,评选出东贺家石“劳动先进个人”,扩充“爱心超市”物资,并为贫困户送去了米、面、油和慰问金等。
如果将脱贫攻坚看成是一支巨笔,那么,陕西人民出版社在东贺家石村这个陕北高原的小山村,绘就的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化艺术报记者 梁飞燕 文/图
编辑:庞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