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闪红星耀中国|走进黄帝陵:温读华夏历史 传承黄帝精神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刘芝林 时间:2021-06-28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见习记者 刘芝林) 《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毕生致力于结束蛮荒、平定战乱、传播文化、缔造华夏文明的伟大事业,开启了文明先河。因此,黄帝被历代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由此开始。 为了更好地讲好黄帝故事,传承优秀文化,6月25日上午,由陕西省委网信办主办,咸阳市委网信办、铜川市委网信办、延安市委网信办协办,华商网承办的“‘陕’闪红星耀中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黄帝陵,从一棵棵千年古柏中触摸泱泱华夏成长的年轮,温读华夏民族如诗如歌的历史,读解远祖先贤们的丰功伟绩。 黄帝陵坐落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之巅,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华夏民族的情感家园,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圣地,是华夏文明的文化名片。 每逢“清明”、“ 重阳”之际,海内外炎黄子孙齐聚黄帝陵,共缅始祖恩德,抒发民族情感。黄帝陵以其独特的政治地位和深厚的人文资源,在历朝历代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修缮。特别是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海内外炎黄子孙大力支持,黄帝陵经过两期大规模的整修,已显现出“雄伟、肃穆、庄严、古朴”的宏伟气势。 黄帝陵景区分为两个区域,轩辕庙和黄帝陵园。轩辕庙山门为仿汉风格的花岗岩建筑,庄重古朴,气宇轩昂。山门正上悬挂匾额,上书“轩辕庙”三个字。“钢枝挺硬骨,铁甲抵严寒。阅尽兴衰事,从容向长天。”进入轩辕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约有5000年树龄的黄帝手植柏,树高19.3米,下围11米,树枝像虬龙在空中盘绕,冠盖蔽空。讲解员告诉记者,2016年9月15日的中秋之夜,精心挑选的7383颗黄帝手植柏种子进入太空,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遨游2个多月,于11月18日随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12月31日,首届全球华人新年祈福大典上,2016颗种子作为珍贵的展品回到了黄帝陵景区,“黄帝手植柏种子遨游太空,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强大生命力。” “诚朝圣地人文祖,心祭神州儿女情”。在参观了诚心亭、香港回归纪念碑、澳门回归纪念碑及台湾光复纪念碑后,采访团怀着虔诚、崇敬的心情走向祭祀大院。祭祀大院是每年举行黄帝祭祀大典的场所,可供1万多人举行大型祭祀活动。大约在5000年以前,黄帝率领远古部落先民,以聪颖的智慧、超凡的创造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黄河流域进行了具有改造自然和改造人类双重意义的伟大实践。讲解员对记者说:“祭祀黄帝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更是让海内外华人牢记自己的‘魂’和‘根’。” 轩辕大殿坐落在广场北端,大殿中央是黄帝的巨型石刻浮雕像,造型简洁古朴,屋顶中央有直径14米的圆形天光,取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站在轩辕殿的正中央,闭目静默,一种虔诚庄严的情怀油然而生。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视察时指出,陕西是民族之根,延安是民族之魂,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轩辕黄帝陵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对历史文化要注重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做到以文化人,以史资政。 通过这次溯源寻根、凝心铸魂之行,采访团亲身感受到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厚重,艺五种,播百谷,作干支,制衣冠、制音律、造文字,创医学、筑屋舍、建舟车,每项发明都凝聚了先祖们的聪明智慧,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成长发展的足迹后,记者们心中不由涌起敬畏之情、感恩之情和敬仰之情。黄帝陵已成为跨越时空、维系民族情感的强大纽带,已成为振奋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一面旗帜,已成为亿万炎黄子孙心驰神往、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和精神家园。 编辑:高思佳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