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高质量发展看教育 >

渭南市“流动博物馆”走进合阳城关二小、蒲城双酒小学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高盼成 时间:2025-04-27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盼成)为深化小学生对本土历史文化的认知,推动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4月24日—25日,渭南市博物馆“流动博物馆”走进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蒲城县双酒小学,通过“历史溯源+手工实践+艺术创作”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触摸千年文明脉络。

“二十万年前,渭南的土地上就活跃着‘大荔人’的身影……”在讲解员生动地讲述中,学生们通过考古图片、复原场景,深入了解了渭南最早的人类文明。课堂以“大荔人”为起点,延伸至渭南名人典故、蒲城美食与名胜,学生们在“有奖问答”环节踊跃抢答,现场气氛热烈。

动手实践环节,学生们化身“原始工匠”,用麻绳、木棍和仿制材料制作简易石器。通过亲手触摸“历史”,将课本中的知识变得鲜活可感。

“如果没有陶器,古人如何高效运输水源?”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生们走进“进画小课堂”,探索古代水利智慧。随后的分组传水比赛中,学生们用树叶接力运水,水花飞溅、欢笑不断。“用树叶运水更稳,但陶器肯定比树叶厉害!”一名学生总结道。

陶器制作环节,学生们揉捏陶土、塑造成型,感受泥土在指尖流转的触感。“我做的陶罐虽然歪歪扭扭,但和博物馆里的一样有‘历史感’!”孩子们捧着自己的作品,成就感溢于言表。

“青铜面具不仅是祭祀神器,更是连接天地的‘密码’!”讲解员以馆藏商代青铜面具(仿品)为切入点,揭开古代祭祀文化的神秘面纱。通过文物(仿品)与动画演示,学生们直观感受到青铜纹饰的威严与工匠的精湛技艺。

手绘面具创作将活动推向高潮。学生们在空白面具上挥洒创意,有的复刻青铜饕餮纹,有的融入现代卡通元素。“我画的面具叫‘未来守护神’,既有古老图腾,又有星星和火箭!”一名学生兴奋地展示作品。

渭南市博物馆开展“流动博物馆”活动,不是单向灌输,而是通过“听得懂、摸得着、玩得嗨”的方式,让文物真正走进孩子们心里。从石器体验到面具手绘,从传水比赛到陶土塑形,这场跨越二十万年的文明之旅,不仅让历史“活”在孩子们手中,更让文化自信的种子悄然生根发芽。



编辑:佑怡           责编:姜琼           终审: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