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大荔县:“五项举措”推进区域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高盼成 时间:2025-01-24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盼成)渭南市大荔县现有中小学校66所(小学以中心校为单位统计),在校学生70523人。2019年,大荔县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了学生综合素质“九个一百”活动项目,其中普及“每学年落实一百次劳动实践”,全县学生每年参加家务劳动、校内劳动、集体劳动教育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次数不少于100次。2024年,随着新时代劳动教育文件的出台,大荔县坚持因地制宜,打造了“11008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品牌,构建了劳动教育“1442”育人体系,一校一案、一校一特色推进县域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赋能学生终身发展。 创设劳动教育“任务表”。大荔县结合实际制定了《大荔县劳动教育目标任务指南》,并在2024年5月中旬,深入各中小学校现场督查帮扶,引导学校立足学情,细化年级劳动育人目标、设计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具体内容、明晰实施要求和评价方式、量身制定《学校劳动教育清单》,推进劳动教育循序渐进、稳步实施。截至目前,经县教体局反复指导与打磨,实验小学、洛滨初中等42所学校的劳动教育清单设置科学、操作性强。 优化劳动课程“结构图”。规范上好每周1课时的劳动教育课。2024年11月中旬,县教体局组建了10个检查组,深入全县各中小学校(含民办)通过查课表、访谈师生等方式,对各校劳动教育课的开设与上课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督查。经检查,全县各校均能围绕劳动教材、劳动教育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开设并上好劳动教育课。拓展课后服务实践类课程。全县34所学校开设了“花馍”“造纸”“冬枣”等特色劳动教育社团。打造劳动教育实践课。仁厚里小学、实验小学等校与新茂园结对,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农耕体验、参观实践等主题活动;学门前小学与特教学校联合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红楼小学等校与农业科技园结对,定期组织学生学习体验现代化农耕技术;安仁中心小学等十余所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红枣基地,在田间地头了解大荔特产成长史,认知大荔人的聪明智慧;朝邑高中等学校与丰图义仓结对,定期开展节粮教育;大多农村学校与村委会联合,设立农业耕地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今年5月份起,县教体局组织开展了“思政+劳动”教育主题研学实践活动,万余名学生走进劳动基地、科技馆、丝路世界等,多形式开展综合类实践活动。 打造劳动教育“共同体”。充分发挥家校社教育共同体作用,促进劳动教育走深走实。在学校,常态化落实学生每日劳动值日制度、爱国卫生运动、校内花草树木劳动基地等分包劳动实践体验,每年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学会1至2项劳动技能。在家里,定期布置整理衣柜、打扫房间、做家常菜等家务劳动作业,家校合作抓好落实和评价,例如:洛滨初中坚持一年级一项目、一学期一主题、一月一内容布置学生力所能及劳动作业,按照家长一月一记录、一学期一评价、学校一学年一总评的方式,发展学生劳动素养。在社会,充分整合利用周边资源,例如:新茂园、冬枣园、农业科技园、丰图义仓、红萝卜基地、红汇食品厂、养老院等,宜工则工、宜农则农,深挖“11008”教育内涵,采取多种方式联合开展劳动教育。 健全劳动评价“导向杆”。县教体局制定印发了《大荔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将学生劳动素养纳入学生评价,及时积累、定期公示,期末汇总。建立健全了学生劳动教育荣誉激励机制,适时举行了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等展示交流,开展了劳动能手、劳动标兵、劳动达人等评优数模活动。构建了学校“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开展了劳动教育示范校、优秀校创建活动,力争利用5年时间,实现校校达到劳动教育优秀校标准,以创建促落实促提升。截至目前,共评选出县级劳动教育示范校、优秀校18所,在全县范围内总结推广了安仁中心小学、两宜初中等5所学校的劳动教育典型经验。 强化劳动教育“保障力”。加强劳动教育教研队伍建设,设立了专职教研员,成立了劳动教育名师工作坊,定期深入学校开展送课和项目实践指导活动,全年累计开展各类活动50余次。加强劳动教育教师培训,每年坚持开展暑期全员集中培训活动,每次培训学时不少于16学时,累计400余名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参加了集中培训。定期开展劳动教育课堂技能竞赛,今年经学校推荐、集团初选,县级竞赛,11名教师的劳动课被评为县级精品课。 经过一年来的劳动教育项目建设,大荔全县100%的学校均能常态化规范实施劳动教育,师生参与率越来越高,学校重视程度逐年递增。 打造了县级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品牌。大荔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素有“现代农业看大荔”之称,特产“11008”即高石脆瓜、黄花菜、冬枣、西瓜、花生备受欢迎,大荔县坚持宜农则农,结合实际确立了“11008”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品牌,号召各校结合乡村区域农业特产,以此为切入点,深挖其教育意义,完善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体系,用身边的事例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家乡。 构建了劳动教育“1442”育人体系。“1442”劳动教育育人体系即“一个目标”:利用五年时间,实现劳动教育示范校、优秀校创建全覆盖。“四个原则”:课程教学实践化、校内劳动常态化、家庭劳动经常化、劳动实践多样化。“四项任务”:创设劳动教育任务表、优化劳动课程结构图、打造劳动教育共同体、健全劳动评价导向杆。“两项机制”:家校社合作机制、教师队伍培养机制。 持续开展劳动教育创建活动。着力打造劳动教育特色品牌,利用五年时间即从2022年到2027年,实现劳动教育示范校、优秀校全覆盖,以创建促落实、以创建促提升。创建活动按照每年3月份自愿申报、12月份评估验收的流程落实。其中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授予示范校;常态落实、扎实推进的授予优秀校。 常态化开展劳动教育评价。每年五月份,县教体局组织专业团队,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五育并举”办学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对各校劳动教育的“实施内容、实施途径、评价机制、保障机制、工作成效”等进行全面评价。 编辑:佑怡 责编:小木 终审:慕瑜上一篇:渭南市瑞泉中学举行“回首追光路 阔步追光行”管理者论坛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