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专家谈|雷晓康: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控的引导机制构建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作者:雷晓康 时间:2020-02-10

文/雷晓康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防疫过程中,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的同时,想要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的热情也极为高涨。如何整合社会力量,引导社会力量规范、高效、精准投入疫情防控则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社会力量投入疫情防控主要容易面临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匹配、活动不规范、公众舆论等问题。因此,应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控的引导机制,以政府为动员主体,组织协调动员客体、整合体制内和社会的资源,将各种危机应对的必备的要素用制度约束起来,使其成为一种稳定的活动模式,形成一种权责明晰的组织体系。

一、引导机制建立的主体角色

当前,疫情正处于发展期,在疫情防控上则处于由预防阶段逐步向响应阶段转换,应加强对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公众和媒体的动员,根据其各自发展特征,制定相对应的动员机制,发挥其各自优势作用。

第一,非营利组织在此次疫情防控事件中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政府应加强动员,做到分类管理、资源引导、行为控制。分类管理即对各类非营利组织依据疫情所需,进行职责引导,依据主管部门负责制,在保证人员独立、财权分开、事权分开、自主运行的前提下,审核所管辖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开展情况,并对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资源引导即政府在必要情况下可以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对非营利组织提供一定的服务资金和技术支持,尤其是当前疫情下要充分调动卫健委管辖的相关卫生健康领域社会组织,发挥其所长,补当下所需;行为控制即政府应积极主动对非营利组织相关活动进行监督,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其参与绩效进行考核,并适时向社会播报非营利组织所付出的努力与工作成效。

第二,引导营利组织承担起社会责任。对于防疫工作所需物资,政府可委托企业开展有偿服务,补充政府资源的不足。另外,面对即将迎来的返工潮,企业行业协会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和危机应对能力的监督和指导,动员企业建立自己的疫情防控力量,制定疫情防控规划,编写危机防控手册,储备必要的防控物资和装备。在保证企业员工生命健康安全的前提下,确保企业平稳运行,稳定市场正常的运转秩序,鼓励企业利用余力有计划有组织的参与疫情防控中。

第三,加强对基层民众的动员。基层组织对公众的危机社会动员是最直接和最有力的方式。疫情防控的当前阶段,基层组织在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疫情排查以及疫情隔离措施上做了较为充足的工作。下一步,基层组织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关注辖内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采取顺口溜、方言、歌曲等方式,创新疫情宣传的方法,拉近群众的距离,减轻群众的焦虑情绪。

第四,运用好媒体资源,传递正向信息,增强社会抗击疫情的信心。在网络时代开展网络社会动员,注重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及时在网络平台上如微信、微博、电视等发布权威消息,避免小道消息在网络上疯传。各网络媒体,尤其是网民关注度较高的媒体也应该进行交流与沟通,发布真实的危机情况,并且从正面引导网络舆论。

二、引导机制建立的资源整合

当前疫情防控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于如何精准匹配疫情所需,高效整合现有社会物资。第一,整合物资的前提在于梳理物资实时需求情况,应重点关注防护用品以及基本生活用品的需求情况,并按照需求情况预估各类物资供应情况,将物资划分为紧急需求物资、储备不足物资、储备平衡物资以及储备暂时充足物资。第二,对于紧急需求以及储备不足物资,梳理当前供应渠道与基础产量,明确缺口并向社会公示,联系相关企业以政府购买等方式督促其尽早恢复生产,接受社会捐赠。第三,对于民间捐献物资,开通官方协管的物资汇总渠道,收纳民间捐献物资并主动公开物资由捐献到使用的整体流程,实时公开捐献数据。对于非官方的捐献渠道,进行审核并同意公示,引导公众从正规渠道捐赠,以防上当受骗。第四,明确物资的发放流程,依据整体需求情况,按照相关部门整理的物资需求清单,按照轻重缓急进行调配,整个分配依据、分配名单应及时公示。

人力资源是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一是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调配,并做好医护人员的后勤保障以及心理疏导工作。二是要加强社会公众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志愿者的管理。做好志愿者队伍的登记注册,对志愿者进行分类,并建立相应的志愿者数据库,建立统一的志愿者服务认证制度,对志愿者从事的志愿工作进行记录。三是加强基层群众管理,基于网格化管理,发挥网格员的带头作用,整合群众力量,引导群众积极面对此次疫情防控,配合开展相关防控工作。

三、引导机制建立的信息耦合

打通疫情防控信息传递渠道,主要在于建立起完整的信息传递链条,提高信息耦合程度。

第一,建立疫情防控的数据库,包括疫情预警数据库、疫情物资储备数据库、人才数据库、信息数据库等收集原始基础信息。

第二,利用官方媒体发送实时信息,整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确保公众都能够及时获取。积极运用微博、快手等新媒体渠道广泛传递信息,同时结合传统传播途径,实现信息的精准投递,引导公众舆论。

第三,及时回应公众所反馈的各类信息,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要注重公众所反馈的信息,并且对于错误信息、恶意信息及时更正或处理。

四、引导机制建立的保障措施

疫情防控应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公示激励以及惩戒的具体规定,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防疫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在防疫任务完成后要对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时效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等进行考核。对在防疫工作中发生的物资及装备损耗、人身保险等费用给予适当补助,对模范典型、感人事迹进行表彰奖励。各级政府和相关组织要借助媒体力量,广泛发动群众,宣传社会力量参与防疫工作的正能量,营造社会力量参与防疫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对危害群众健康、阻碍防疫工作开展、利用疫情牟取不正当利益的社会力量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与惩戒。

(作者系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合作单位主任。文章出自 “西北大学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合作单位简报武汉肺炎疫情防控特刊-2020年第1期”)

编辑:张瑞琪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