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雨,别署云梯山房主人、浐庐主人,陕西蒲城县人,师从梅墨生先生。曾任解放军某旅政治部主任、兰州军区政治部处长、军校政治部主任、军分区政委等职,现任陕西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书法爱好者。习颜楷,习东坡,习山谷,习石门,尤擅草书以至狂草,胸中豪迈与心间文隽常常合注笔端,人曰:温润如玉,气如长虹者。出版有《蔺雨书法选》《蔺雨书法》《蔺雨草书手卷》等。与著名书法家吴振锋、著名篆刻家魏杰、著名画家刘星并称“长安四子”。
蔺雨《草书自作诗七绝》纸本墨书 138cm×79cm 2024年
蔺雨 《草书自作七律一首》 纸本墨书 248cm×150cm 2024年
蔺雨 《草书李白古风诗一首》 纸本墨书 144cm×367cm 2022年
蔺雨 《行草书自作七律〈过凤翔〉》 纸本墨书 120cm×80cm
蔺雨 《行书手札之二》 纸本墨书 45cm×39cm 2018年
蔺雨 《临黄庭坚行书数则》 纸本墨书 34cm×280cm
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是笔法、结体和章法,都有各自的规律。其中,草书种类丰富多样,大体分为章草、今草、大草或狂草。在此,结合笔者30多年创作的实践经验,对草书的学习、欣赏与创作进行简要阐释。
一、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草书起源,对理解其本质至关重要。首先,草书是古老的书体。有许多人以为草书是楷书或行书书写潦草的结果,这是一种误解,从书法发展的历史来看,草书早于楷书和行书出现。
草书的起源并没有准确的时间节点和创始人。据载,战国时期即有类似草书的符号出现,主要是起草文案,或因此得名草书。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草书始于汉代,其演变过程首先是以隶书快写而带来早期草书(章草)的形成,后发展为“今草”,后出现了“狂草”等草体。大约从东晋开始,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把法度严谨的汉代草书称作章草,新体草书则称为“今草”。今草又分有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
章草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体段,是隶书草化或兼隶、草于一体的一种书体,章草带有隶书笔意,其特点是字字独立,有隶书的波折形态,点画简约、凝重、含蓄。
尽管现代有人可能认为章草不够流畅,但其“文质彬彬”“勿取浮华”的古朴温厚艺术魅力不可忽视,章草是从隶变中演化出来的,约形成于西汉宣、元之间,兴盛于东汉至西晋。曾被列于秘府,朝野上下乃争习之。章草代表了西汉至东晋时期400多年间草书艺术的面貌。
唐张怀瓘《书断》中将张芝、杜度、崔瑗的章草列为神品,东汉张芝尤被称为“草圣”。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记载张芝“学崔、杜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张芝是今草字体的开创者,他的传世章草范本《秋凉平善帖》少有夸张形式的“雁尾”,收笔含蓄。今草更利于实用,章草书体的地位遂被分流。张芝草书影响了整个中国书法的发展,其代表作《冠军帖》《中年帖》等为书坛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生机。被誉为中国书圣的王羲之,也曾认为自己的草书不如张芝。狂草大师怀素也自谓草书得法于“二张”(张芝、张旭)。唐代孙过庭《书谱》中多次提到将张芝草书作为蓝本,称“张芝草圣……专精一体,以致绝伦”。《中国书法史》载:“自汉末至中唐六七百年间,在草书领域里涌现了韦诞、卫瓘、索靖、卫恒等这些传于书坛的人物,更有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四位光耀千古的大师,他们的师承都导源于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巨人——草圣张芝。”
晋代“二王”草书超越规范,以连贯流畅的特征影响后世,成为现代草书书写的主流。在这一时期,草书超越了实用功能成为纯艺术,呈现出潇洒自由的生命之态,这与魏晋风度有关。王羲之《十七帖》《七儿一女帖》等,皆讲述家常和友情,因此书写起来也是自由的浪漫的。王献之的草书突破了单个字的规范,运笔外拓,以曲线为主,他的《草书九帖》已走向大草的状态。
隋唐时期草书在继承“二王”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艺术性进一步加强,唐代草书代表人物是张旭和怀素。张旭把激荡的情感与草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也使得中国文字由实用性书写上升为情感寄托。他的《古诗四帖》雄强奇伟,笔势纵逸,充满激情和运动的生命力,在狂乱中呈现出优美之态势。明董其昌评曰:“有悬崖坠石,急雨旋风之势。”怀素《自叙帖》运笔速度极快,展示了高超的技巧。他的《小草千字文》基本上字字独立,字形大小对比随势而变,有很强的艺术秩序。唐孙过庭《书谱》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对中国书法的“表情”本质做了科学而鲜明的揭示与反复而深入的论述,成为后世学习者不可或缺的指南。唐代是一个国力强盛、经济繁荣,艺术向多元化、多层次化发展创新的时代,书法在当时是最普及也最鼎盛的艺术。唐诗的繁荣亦对草书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张旭的《古诗四帖》受到杜甫极高的赞誉“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的狂草与李白诗歌、斐旻舞剑,在当时就被称为“三绝”。
两宋之书法行书高拔而草书渐颓。文学作品的意境与书法形式相互映照,作为江西诗派创始人的黄庭坚“在倔强中见姿态”的诗词风格也体现在他的草书作品中,强调节奏韵律,注重笔法腕法,线条沉着老辣,极富振荡感、立体感。黄庭坚在草书的结字和章法上有重大突破,形成其草书苍老跌宕的独特风格。除却黄山谷之外,岳飞的草书也有少量流传,其风格正如其人,自有一种淳正之气,往往刚劲有余而婉意不足。总体而言,宋代草书的地位逐步让位于行书。
书法传承到元明时期,行书继续深化发展,名家佳作辈出,而草书持续式微。直至明代,祝枝山融合历代诸家之长,其狂草豪纵洒落,淋漓跳荡,狂放不羁,一扫明初的沉滞之气,为衰落中的草书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因而他也被推为“明代草书第一人”。徐渭的狂草在“二王”突破书写的可识性规则、单个字规则之后,彻底突破了实用性规则的最后一道防线——“行与行”的规则,徐渭借鉴绘画的点画技巧,对晋唐笔法进行了颠覆性创新,加强了书法艺术向更美术化倾向的转变。
清代王铎、傅山精于草书,王铎草书雄健奇崛,纵而能敛;傅山草书圆劲含蓄,外柔内刚。傅山论书说:“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真率勿安排。”其“不讲究转折起伏,极得乱头粗服之趣”的个性化探索对书法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清代的书法主体上盛行馆阁体,加之碑学的兴起,书法规范化的趋势限制了草书的发展。刘墉等人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找草书的生存空间,其书法墨浓字肥,浑厚端庄。
民国时期于右任主张运笔时以性格为主,不拘泥于形式,他的草书以豪迈奔放、形神兼备、取势得当、气韵生动等特点闻名于世,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尤其擅长气势磅礴的作品,充满力度和张力,著有《标准草书》。
二、草书的当代流变
草书是中国书体中易于发挥书家个性特色、表现中国书法艺术之美的一种字体。在草书的各种形态里狂草的个性化更加强烈,情感激昂,属于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形态,代表草书的最高境界。其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字字相接,狂草貌虽狂放,其点画之间,必须每笔周到,书写者应具备坚实的正书基础,所谓“作草如真”。狂草讲究“势”,运动是势产生的重要根源,与其他书体比较,狂草书写的运动性更强,表现为书写的速度最为迅捷,节奏旋律更为奔放激越,但也绝非“匆匆,不暇草书”的潦草慌乱,狂草艺术更需要书家独特的艺术天赋,需要在迅疾的挥洒中充分展现技巧的完整性,同时,将心中的情感转化为具体可视的笔墨形象。正是因为狂草强调情感的激越奔放,从艺术角度上讲要尽情发挥,元明以后日渐衰落,主要原因是社会规范对个性的压制。
在狂草书写中有“有形笔势”“无形笔势”,即“势”的“有形连贯”和“无形连贯”等要素,狂草书写既要随心所欲,也要不逾矩,有时能将所谓的败笔转化为个性的体现,增加欣赏的深度。王羲之的行草书大胆运用侧锋,相对于正统的中锋来说,这就是一种败笔,但在王羲之高超的笔法笔意下,侧锋有了更多情感的表述。败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真正的书法家笔下是没有败笔的,所有的笔画都为整体服务,都是整体的一分子。有时所谓的败笔并不削弱草书的艺术价值,反而增加了欣赏的深度。因为书法家大多是在大的规则下随心所欲而书,是在符合基本笔法条件下自由地挥洒。当然,对初学者来说,每一个笔画都有严格的规定,不按照规则写就是败笔。
有些观众可能看不懂草书的内容,但并不妨碍他们对草书的喜爱,这是因为草书有很高的艺术性。目前,在传统与创新的探索中,一些草书作者可能在探索中与传统有所偏离,有西化、符号化的倾向。这些趋势可能偏离了草书的核心字法,我对此持审慎态度。程征先生提出的“文人风骨与艺术清流”理念,准确提炼了我们共同的艺术追求,即在创新的探索中如何坚守根脉,保持书法的纯粹性,这体现了我们对草书艺术本质的忠诚。
三、草书临创的“八大难点”
关于草书的欣赏与创作,我总结了八大难点,这些难点也是造成草书家稀少的原因之一。然而,尽管草书家数量不多,但草书的欣赏群体却在逐渐增长,这反映了人们从实用艺术转向抽象艺术的审美趋势。草书代表了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其复杂性之多超越了其他书体,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草书创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是草书的辨识之难。草书是从篆书、隶书抽象提取象征性符号而成为的一种书体,有其独立的构成要素,因而一定意义上脱离了原有字形,使一般没有受到过草书训练的人极难认识,字迹难以辨认,含义难以表达。有时即使是有一定基础的草书者遇到别人的新作也会一下子反应不过来。这是导致草书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王羲之等古代先贤都有编写《草歌诀》助人识别草书的案例。所以,熟认草书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草书训练。
二是草书的章法之难。草书的布局法则复杂,不同于隶书、楷书的秩序之美,不同于行书的流妍之美,形成独特的对立统一、大密大疏、虚实相生的独特章法之美。这种混乱中的有序需要高超技巧。与楷书、行书相比,草书对章法的要求更苛刻,需要在无规则中创造和谐。以我的“大风起兮”为例,章法决定了字的大小、位置是否协调。其中,“风”字大小是“起”的四倍以上,但是,整体来看,并不觉得字的大小差异突兀,这就是草书通过章法来布局的魅力,即使字大小差异显著,仍能保持整体的统一。如我的巨幅草书作品《沁园春·雪》中的“舞”字一笔长达2.5米,但仍能与整体保持和谐共存,展现对比和节奏感。章法创新和布局是草书的难点,每一笔都需要瞬间精准判断,否则可能就破坏了作品。
三是草书的草法之难。草法就是草书的字法。在草书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点画语言。相比于楷书的易于辨认,草书字法从不同书体抽象而来,笔画的凝练简约导致其逐步脱离原来字形,产生了全新的书法艺术语言,使得书写更加艺术化、表现化。而且,不同的时代还会有不同的变化,不同的字法来源也会呈现不同的形态。由于结构的复杂,需要深入研究才能理解其规律。学习草书需要对每个笔画有精确的掌握,因为其字法规则比楷书和行书更为严谨,一个微小的错误可能完全改变字的含义,这种准确性需要学习者投入大量时间进行研究和总结,在大量实践中把握每一个细节的精确性。
四是草书的线质之难。李泽厚先生在其著名美学著作《美的历程》中提出:中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然而,传统书法更倾向于称其为“点画”。现代美学的“线条”概念与传统书法的“点画”概念存在差异。“点画”即是笔画,有它特有的形态,是要受规矩约束的。汉字笔画是不同的线条,但是线条的组合与映带关系更为关键,而字与字之间的顾盼互应才会让作品具有艺术美感。当然线条也可以反映出书写者的内在气息。一个18岁青年、50岁中年人和80岁长者用毛笔画线时,线条的韵律和力度会显示出他们不同阶段的生命历程,这就是中国书法中线条美学的精髓。书法线条可被视为书家内心的视觉心电图,毛笔的移动是心率和情绪变化的视觉记录。这不是神秘的,我曾年轻气盛,不相信这种说法,但随着时间流逝,我逐渐认同,这也是我通过30多年研习深刻理解的真理。古人认为线条有三个层次,本质是去除两端装饰后中间的部分。我们常关注线条的起始和结束,却忽视中间,而书法的精髓就在于把握主线的质量。没有二三十年的修炼,线条无法展现应有的精神和力度。这是线条的根本,也是书法的本质。有丰富经历的书法家们,他们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气度,彰显了书法的本质,令人敬佩。
对于书法的学习,我们不应过分追求字形的美观,而应更关注线条的质量。初期的挫折是常态,但随着技巧的提升,这种困扰会逐渐减轻。我以魏杰的篆刻艺术为例,他的每一刀都精准无比,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这表明,书法创作中要专注于提升线条质量,这样作品自然会引人入胜。古人将书法线条境界归纳为三类:屋漏痕、锥画沙和折钗股,分别代表自然、凝重和柔韧的线条,理解并融合这些形态,将会加速书法技艺的提升。
五是草书的墨法之难。墨法是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都必须遵循的构成要素。墨分五彩在书法和绘画领域都是最好的运用,通过浓淡干湿等水墨调配实现视觉平衡。以大写意绘画的笔墨技巧运用到草书创作之中,林散之是其中具有开创意义的存在。其难点在于笔墨训练和技巧运用上,即大胆使用水破墨或墨破水,在草书创作当中恰当运用,使通篇作品相互映带。我在巨幅草书作品“大风起兮”四个字的处理上,“起”字轻描,与“大”字重墨形成对比,与相应的“兮”重墨形成呼应,保持整体和谐。
六是草书的使转之难。使转是书法用笔的重要方法,使转之于草书的作用更加明显,是草书用笔的重要方法。孙过庭在《书谱》中提道:“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这段话精彩地说明了“使转”对于草书形质的重要性。使转的用笔方法包括中侧锋的变化以及手指转动笔管的方式,即所谓“捻管”。通过毛笔与纸张接触角度的变化来营造中锋和侧锋的变化,而捻管法则是不改变毛笔和纸张的角度,通过手指捻管来轻微转动毛笔完成使转,使线条更加流丽饱满。另外,使用不同材质的毛笔,使转的力度和节奏也有很大不同,如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这幅草书作品,想尝试简单“茅龙笔”这种植物纤维如芦苇在书法中的可能性。而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这幅草书则是使用了鸡毫毛笔进行了尝试,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七是草书的择纸之难。书写纸张对于作品风格走向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一般而言,生宣适宜大草,墨色生发迅速,变化不断,但不能呈现更多的细节;半生半熟的纸张则能提供更多可能性;而纯熟一些纸张或牛皮纸则更适合小草的表现,细节呈现比较容易;一些竹纤维纸比如普洱茶包装纸等等也是大草书写非常好的材料,似乎更加能够表现苍茫浑厚的意象。纸张选择的难点在于对纸性的把握以及对作品风格走向的拿捏,我们可以通过在不同材质上的书写来探索草书的表现形式与不同纸张的纸性的切合。
八是草书的控制之难。在诸多书法表现中,草书是极为性情的艺术。没有性情充分表达,没有恣肆挥洒就不能称其为好的草书。然而,挥洒与适度便成为关键,而达到这一平衡的关键就是控制。控制的词条解释是:“掌握住不使活动超出范围”。这个解释对于书法书写的掌握很有意义,尤其是草书。古人对于书写的控制一直都有要求,论述颇多。草书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对书者情绪控制、笔墨控制、用笔控制、章法控制、干湿控制、草法控制等。诸多要素同时控制,难点就产生了。草书实践中,过于拘谨或过于放纵都会影响字形和情感表达的平衡,这是草书艺术要面对的挑战。因而,草书的废品率极高,成功率极低,往往写几十张也没有一幅过自己关的作品,但是控制好了往往张张精彩,这就是草书的魅力所在。
以上所述的难点,换个角度,也可视为草书的八种精妙之处。
编辑: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