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琦,一九四茵年生,陕西省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人。
一九六四年于西北政法学院(今西北政法大学)毕业,先后在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日报社、光明日报社做了二十八年宣传、新闻工作。一九九二年调至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原陕西省教育委员会工作,历任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书记,原陕西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等职。二茵茵茵年退居二线,曾任陕西省政协常委、陕西省政协文教委员会主任,国家督学,西安欧亚学院名誉院长、党委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陕西省新闻书画家协会副会长。现任西安欧亚学院顾问、陕西省老摄影家协会顾问、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新闻书画家协会顾问。
毛泽东 《沁园春·雪》 六条屏 1160mm×345mm×6
杜甫 《春夜喜雨》 条幅 1380mm×345mm
韦应物《滁州西涧》中堂 1380mm×690mm
岳飞 《满江红·写怀》四条屏 1380mm×345mm×4
刘炳琦先生是我多年的同事,彼此也是十分了解、相互信任的挚友。闲暇之时他让我对他的书法作品给些建议,我当时的感觉是:一个肩负重任、工作繁忙的政府官员,能有如此兴趣和爱好,且把书法研习到如此程度实在难能可贵。此后我们因共同的兴趣爱好,就有关工作、人生、书法的话题倾谈和交流。我亲眼见证了他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断进步。
刘炳琦先生是西安市长安区人,自幼在西安读书,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也一直在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日报社等单位从事宣传和党政管理工作。他深深地眷恋、热爱着三秦大地这块热土,更钟情甚至痴迷古都西安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和书画艺术。他在光明日报社工作的十三年里,认真调查、研究、宣传陕西的教育、科技、文化和文物考古,许多报道在全国引起高度关注甚至是轰动。这片文化厚土培育了他的一腔赤子之情,也催生了他深沉的家乡情怀和文化学养。“功夫在画外”。我想,这大概也是他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在书法、摄影领域一直执着追求并能取得一定收获的缘由。
读刘炳琦先生的书法、摄影作品,既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更使人感受到一种从容、恬静、和谐、安详的浓浓气息,使人产生许多书外、画外的联想和思考。刘炳琦先生在谈及他爱好书法、摄影的初衷时,常常使我很受感动。他多次说,他之所以爱摄影,是因小小相机能引导他走近自然、亲近社会、了解人生百态、领悟生活的真谛;他迷恋书法,是因一支毛笔能让他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他的心灵和情感得到洗礼和慰藉。他从事这两项业余爱好,既无宏伟设想,也无功利驱使,相机所向,毛笔所及,皆以一种淡定的心态观察、思考、研习、陶醉,把自己认为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把自己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感悟表达出来,与亲朋好友分享,仅此而已。在人心浮躁的当下,刘炳琦先生能以如此心境认识和对待书法、摄影艺术,不能不让人感动和钦佩。
我在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供职期间,与时任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的刘炳琦先生共同负责全省高校干部管理工作。他对事业的执着,对同志的真诚,做事的一丝不苟,以及对自己的严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如其人”。他的这种品格和情怀,一定对他的书法、摄影作品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我不敢妄评他的书法、摄影作品已达到怎样的水平和高度,但他确实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书者和摄影人,且作品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风格和价值取向。他的书法作品像他本人一样平实、质朴,而仔细品味却有颇多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他的摄影作品真实、生动、鲜活,有的十分壮美,饱含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异域风情的文化审视,画面中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和生活气息。他的书法规范而不拘泥,洒脱而不张扬,表现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仰、崇尚和传承,以及对中国书法艺术文化精神的执着追求。他的书作自然、隽永、秀丽。无论楷书、隶书、行草书,其笔法、结字和章法,都流露出对历代书法大家认真研习的痕迹,更能体现作者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思考和美学探究。
“艺无止境”。刘炳琦先生在书法、摄影艺术道路上已迈出坚实步伐,作为同好和挚友,我衷心地祝愿他持之以恒,继续拓宽视野,进一步强化功力,让作品更有张力和冲击力。期待老朋友更上一层楼。
(作者周一波为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中共榆林市委原书记、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原主席)
编辑:刘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