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选抄》 34cm×68cm
《临王羲之手札十则》 180cm×50cm
《太平经选录》 134cm×68cm
《砚心书论选录》 180cm×50cm
李青刚,1984年生于陕西扶风,定居四川成都。研究员,特聘教授,四川科技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成都砚心书院院长,北京大学书法访问学者。创作与理论兼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西部书法艺术人才项目(2017)、国家艺术基金中国书法评论人才项目(2019),入选“书法报·学院派青年书画百家”(2021)。中国书协西部书界(理论)研修班成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学学会理事,四川天府新区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书作及论文40余次入展入选省级以上主流展览及理论研讨会并获奖。学术文章见《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书法赏评》《中国书画报》《书法教育》《北大文化书法》等。
青刚以跨学科学者的视野和格局进入书法,难能可贵。近年来坚持学术兼修,对古代书论书史和当代书坛思潮做了很好的理论探索和前瞻思考,并投身书法学理式批评、文化书法美学探索、新文艺书法群体文化观照等的现实研究。近年来系列文章见诸报刊,文采斐然,建树匪浅,逐步形成了自己渐成体系的学术研究路径。书法创作上坚持米赵之风,笔墨里透着文气与才气,在临创转换上有自己独特的心得见解。艺文并举,思践同步,假以时日,必有更大成果。
——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王岳川
青刚书法器识为先,书文并进,立足于传统之中,探索时代与传统的对接。从用笔之内擫及捺画之回折,可以看出《集王圣教序》之面貌。而点画之轻重,笔势之抑扬,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笔墨情趣,是在忽庄忽谐率意书写状态下的意酣独往。在当下书坛竞技之风炽热的环境中,这无疑是青刚这样的青年文化学者的辟径选择。这体现着他的才识智慧,与他文章中提倡的“人文自觉”创作观念同频共振,更是探寻书法文人化的正途,足以体现其在书学研究与创作实践中古为今用的文化思考和书文并进的人生追求。
——中国作协作家书画院艺委会委员、原《中国书法》编辑李长钰
南方有一种树木,名曰“青冈树”,独秀于竹林,向阳而常青。青刚兄对书法的执着,像极了青冈树之精神。于书法醉心投入,或创或文,皆纯粹而热烈。读其文如见其人,晤其面如读其书。管理科学与人文艺术,青刚兄兼而得之,生发出新。《说文解字》曰:丹青之信言象然,凡青之属皆从青。青刚兄从容入世但不减心中所执,弘毅笃行却能直率超脱,无所畏惧而又万分敬畏,定能在书法这条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士、浙江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后元国霞
青刚为人真诚厚道,谦和好学,眼中有光,心驻虔诚,如鲁迅笔下学问人的斯文和雅致。半年前收到其专著《将道赋能》后让我更加清楚自己对他人生价值的肯定是明智而客观的。其对书法之用功用心用情,超过常人。与其他书法人不同的是,他理论与创作兼修,强调“文以意先,意高文胜;书以文厚,文载书艺”的创作观念。书作以元章《苕溪诗帖》入手,有性情有跌宕,又有子昂和玄宰之文气,字里行间雅而不弱,温而不涩。近年来更是涉猎书史研究、书家思想、书法评论、书法美育等方向。其文章观点清晰,文风爽正,文句里带着思考与判断,不矫情,不做作,正如其人其书。
——敦煌中国画研究院执行院长、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特聘教授丁永明
青刚君出生于关中平原陕西扶风,此乃西周文明发祥地,青铜器之乡与东方佛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小受三秦大地文化浸润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兼顾企业管理与书法研创的青年学者。其逻辑之缜密,文思如泉涌。刘熙载云:字如其人。观青刚书作,觉清风扑面,雅而不躁,有浓浓的书卷气,但行草书不失跌宕与开合,注重“心”与“物”的激荡之情,强调“人”与“文”的真善之美。学书如行路,远即是近,近亦是远。在其创作技法日臻其善之时,青刚关于书法人“知行合一”的时代思考与努力践行,是我们共同求索的艺术命题。
——四川天府新区书法家协会主席王基松
编辑: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