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栏 > 书法艺术 >

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到底是什么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薛鑫 时间:2018-06-08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艺术是没有标准的,由于个人审美不同,艺术水准的高低也很难区分,美与丑只是审美取向的差异,经常听到一句毫无违和感的话“雅俗共赏”,这样搪塞算不了艺术的标准。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艺术是没有标准的,由于个人审美不同,艺术水准的高低也很难区分,美与丑只是审美取向的差异,经常听到一句毫无违和感的话“雅俗共赏”,这样搪塞算不了艺术的标准。

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中指出,目前文学艺术存在“次币充好币”的现象。为了阻止这种不良之风、也为了扭转书法创作的正能量,我们理当建立一个相对的审美标准,至少让老百姓看了以后能知道什么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实际上,“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看:

远看。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从远处看是很迎人的,这里主要看的是构图及章法。

近看。近距离观赏的时候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里主要看的是字形结构和书写气息;欣赏的是字法。

细看。就是要耐看,这里主要看的是线条的质感和笔法。

书法之法有四: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简而言之,就是笔法加字法,再加合理用墨、合理布白。凡书要有出处,要有继承,学了哪家像哪家,不可落入俗套。下面让我们来细细分析一下书法的具体标准。

笔法:定腕斜落,曰入纸


图一

图一

图一

图一

图二

图二

写字首先身体要坐正,坐正后,两臂自然下垂,两手自然置于桌面,与桌沿形成的角度大约是45度,右手自然地拿着毛笔,当毛笔落在纸上,便会形成一个点,这个点大约也是45度。篆书和隶书的起笔以圆为主,行书、楷书、草书是以斜势起笔为主。推动这个点,形成一条线,向右运行便形成横笔;向下运行形成竖笔;向左下运行形成撇笔;向右下运行形成捺笔;向右上运行形成提笔(如图1所示)。将横、竖、撇、捺、提的起笔截取一段就是各种点的写法,一点落在纸上以后,由于是向侧方位运行而成为点(如图2所示),所以“永字八法”(点、横、竖、撇、捺、提、折、钩)中称点为“侧”。钩与折是在使转运行过程中,行笔转折处与下一个笔画紧密相连,形成折笔;转折后与下一个笔画笔断意连,就会“带出”钩笔。比如,“心”字本来没有钩,写到楷书、行书、草书时,为了方便,带出钩画(如图3所示)。

清·赵之谦 图三

汉·马王堆帛书 图三

汉·曹全碑 图三

晋·王羲之《丧乱帖》 图三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 图三

书法中有共性和个性的表现,所谓共性类似于数学中所讲的“最大公约数”,个性如同数学中所讲的“最小公倍数”。书法作品中,书体风格不同是个性显明的表现,但是它们有一个共性就是每个线条都是一波三折,有人称之为“S”型曲线。让我们冷静思考一下,回归到这些道理的前面去,回归到正确的道理上,回归到大道上去,回归到本源上去,回归到“意在笔先,然后作字”。作字之始,一落而已,落笔入纸,进而成点,点之初始,可横、可竖、可撇、可捺……如此而已,是谓“有始”,行笔至极点,承前启后,有始有终,一气呵成,不可一划而过!基本笔画的写法要写得活灵活现,不可忽粗忽细,忽长忽短,要有骨、肉、气、血、神在其中。

图四

汉字的笔顺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我们写一个字绝大多数都是在“田”字格的左上起笔,右下收笔(如图4所示)。也有少数如“成”“求”“少”“力”等字是右上和左下收笔。依照这个理论,写一个字左上和右下就相对容易顾及到位,而右上和左下往往不容易到位;因此古人写字撇画特别长,为的是左下要到位;有时候右上角多写一点,为的是右上要到位。只有四面八方都到位了,这个字才写得平正、端正、周正。为什么要从左上起笔呢?古人认为,西北为乾宫,五行属金。乾卦是八卦之首,于社会为首长;乾纳甲壬,乾位有亥,亥为甲木长生之地,甲又为十干之首,所以古人把对应乾宫的门命名为开门,喻万物开始之意,为大吉大利之门。

字法:以“不离中道”之法,照顾“四面八方”


图五

写字首先要中正(如图5所示),左边和右边长度一样、大小一样,即使变成行书,左右边界的位置,距离中线是一样的。

图六

汉·曹全碑 图七

晋·王羲之 图七

唐·褚遂良 图七

宋·苏轼 图七

晋·王羲之 图七

晋·王献之 图七

唐·颜真卿 图七

南北朝·魏碑 图七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不离中道,每一个字都有上、下、左、右、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和中心总共九个方位,只有尽量地把九个方位都照顾到以后,这个字才端正(如图6所示)。“大”字虽然只有三个笔画,但是它同时照顾到了六个方位;“乃”字虽然只有两个笔画,竟能照顾到七个方位,另外两个方位(左和左上)其横画从中间经过基本有点呼应关系,也算是照顾到位。按照这个例子,笔画多的汉字更容易照顾到九个方位,只要把九个方位都照顾到,这个字就“正”了!孙过庭《书谱》里面讲到:“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里所追求的“险绝”,可不是求奇、求怪,而是在不离中道的原则下,做了细微的调整(如图7所示),有时候偏了中道,但是没有离开中道或紧挨着中道。这种变化叫做险绝,即使行书草书也是这样变化的,按照不离中道的原则,追求险绝并守住平正,是谓字法。

神采:以手导笔,写出生机勃勃的汉字

综上所述,首先要定腕书写(本报3月16日《阴阳先生与未曾失传的古法执毛笔》,3月23日《从解剖学、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看中国书法的书写方法》等文章中已详细阐述,这里不再赘言),才能把汉字写成“圆”的形状。如此一来,汉字才有了生命的活力,有了活力便有了精神,有了精神,便有了神采。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里讲的神采,要靠长期以来笔法和字法的训练,要靠经验来得到,如同庄子《天道》中讲的轮扁造车一样。蔡元培先生在《从师》一文中讲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在德与才。而成德达才,必有其道。经验,一也;读书,二也;从师受业,三也。经验为一切知识及德行之渊源。

用笔之法必须结合结字之法,二者相得益彰,才能写好书法。有了不离中道原则下变化多端的书写方法,再加上因势利导的自然运行法则而用笔,于是出现了欹正险绝、峻美端庄、活力四射、神采飞扬的书法作品。

书法就是既合乎于笔法,又合乎于字法。心手合一叫做“走心”。《黄帝内经·夏枢·大惑论》讲到:“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为君主,目为使者。眼睛看到的反馈给心灵,再由心灵传递给手,由手作书,当目与心合、手与心合、神与心合、笔与心合时,毛笔便成了身体的一个部件,便可以心手相应,得心应手。如果心到手不到,则无骨力;手到心不到,则无神采。“走心”之法可以使书家做到“盲书”,就好比掏耳朵,不用眼睛看着也很顺手。怀素在《自叙帖》中说“心手相师势转奇”就是这个道理。严守此法,推而行之,“俗书”“丑书”便没有了生存空间。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