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发红
老郑习惯背着手,打小就这样。据说老郑上小学时,他的程式动作是起立,喊“老师好!”,然后是坐端——手背后。但手背后就做不了笔记,作业也完不成,所以老师要惩罚他。老师持戒尺,厉声道:“把手伸出来!”小郑同学背着手,半天伸不出来。老师生气了,年龄不大势蛮大,不惯你这瞎(坏)毛病!小郑委屈地哭了,手背后是老师您要求的啊。老师是外来人,知这地方人性子硬,爱顶棱,遂不了了之。这以后,不少同学竞相效仿,偌大校园出现了清一色背着手的小学生,让人哭笑不得。更有甚者编出段子,说此地虎气腾腾,势大冲天,人们春夏秋冬走路坐着都是背着手,就连医院妇产科的手术,全是剖腹产,因为胎儿的手背着呢。
老郑并不人云亦云。老郑以为,背着手是一种好习惯。这个习惯发轫于“认真听讲”,但其内核是“态度端正”,背着手表示对人的尊重。想想也是,见人挥舞一双手,成何体统。
老郑如鱼得水,他创造性地将“背着手”与“一把手”合二为一,着力打造现代版、名副其实的“甩手掌柜”。老郑心宽体胖,放任自流,以为“甩手掌柜”就是无为而治,大可坐而论道,这不正是“背着手”的最高境界吗?老郑规范并标榜着他的“背着手”,抬头挺胸收腹,双手背于身后——右手四指被左手四指连拉带拢地护佑着,而右手拇指却无时无刻无比友好地摩挲着左手拇指,俨然一对相敬如宾又耳鬓厮磨的夫妻,或是一对古道热肠又他乡邂逅的难兄难弟。好习惯来之不易,而习惯的力量无穷大,老郑笃定这一点。可惜“一把手”的板凳还没坐热,就因为他的两次表现,准确地说,因为他“背着手”的习惯,让他引咎辞职了。
一次是职工会上留笑柄。职工大会领导要讲话,哪有“一把手”不讲话的道理!老郑对“一把手”的理解是“四个爱”:爱总结,爱讲话,爱拍板,还爱背着手。老郑朝夕背着手,办公室主任自然是揣摩其意代写讲话稿。翌日,会议按点召开。老郑摊开讲稿,照本宣科,他的贡献是注入些许情感,并力争朗读得抑扬顿挫。在一大段鼓舞人心的话之后,他继续逐字逐句地读着括号里的内容:念到此处停一停,估计下面有掌声。
大家惊愕,随之掌声雷动。老郑诧异,随之面若桃花。会后,老郑训斥办公室主任,你写的是你妈的腿!真个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老郑背着手来回踱步,突然,他难得一见地双手悍然冲到自个胸前,并各自握成一个拳头,宛如刚刚卸下了拳击护套,径直在空中战栗。老郑朝天大吼,一把手就是甩手掌柜,就是要背着手!话落地,他的左右两手妥妥地背了过去。
第二次是出差捅娄子。老郑出差是为单位申办从业资质的,而独自出行属上面要求。老郑让办公室主任办妥一应事务,特别是将装满行李箱的员工证件分门别类,其中有红色毕业证,绿皮职称证,灰白色身份证,还有相关书籍杂志等材料证明,以及裹于证件中的一摞摞人民币。办公室主任买了站台票,护送着领导和行李上了车,“拜拜”之后,老郑背着手出发了。数小时后,一个陌生电话打进了单位办公室。原来是老郑出得站来,就有两个小伙子向他点头哈腰地迎了上来,领导辛苦啦,我来接您,请您随我来。一边说着一人便扛起了行李箱,另一人则引导着老郑徐徐跟上。老郑暗自叫好,到哪都有人接待,这便背着手欣然前往。不想出站人流熙熙攘攘,三拥两挤竟不见俩小伙踪影。老郑恍然大悟,自己被人涮了,包没了。浮云掠过,老郑背着手单单地站在广场。民警巡查过来,见他肃立良久,不住问道,老同志需要帮助吗?老郑一字一板说,我需要你帮我打个电话。老郑习惯背着手,自然用不得手机,这次手机亦随包远去,现在身无分文,方向迷失,他只好打破习惯,右手从左手的呵护中努力地抽了出来,右手拇指旋即复位,急促地拿起了电话……
之后老郑提前退休,原因是身体不适,两手都不好使。明眼人知晓,老郑是要将背着手的习惯坚持到底。但朋友同事也有担心,他接下来该如何生活啊?听说老郑一个人要到遥远的海边去,去给儿子装修房子,可他完全没有带钥匙的习惯,更没有防备台风的丁点经验,他不会关了门而进不去吧,不会在猎猎台风中还背着手而踽踽独行吧?
编辑: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