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府谷县:“乡音”话新风 “走新”更“走心”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5-08-06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李娟娟 通讯员 杨越敏 韩义 任凯呈)近日,府谷县各社区里暖意融融,一场场以“文明府谷十五礼·讲好身边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精彩举行。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热心公益者用带着乡音的讲述,将“文明府谷十五礼”里的“硬条款”,拆解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片段,让文明从“纸面要求”融入居民日常。

“条款”活了:家常故事里的文明觉醒

“以前楼道堆着旧柜子,邻居小王没抱怨,反倒帮我联系回收站!现在楼道能照见人影哩!”社区居民张阿姨站在演讲台上,用带着乡音的讲述,把“邻里文明礼”里“楼道院落不堆物”的条款,变成了一个热乎乎的生活场景。台下居民不时点头,不少人小声跟着复述故事里的文明细节。

这样的场景,在近期的社区演讲比赛中屡见不鲜。参赛者们摒弃空洞说教,用“拉家常”的方式,将“文明府谷十五礼”的15条公约拆解成“学得来、做得到”的日常片段——从“行人文明礼”里“注意信号不追逐”的安全细节,到“用餐文明礼”中“公勺公筷要提倡”的温馨习惯;从“网络文明礼”倡导的“理性自律防上当”,到“丧葬文明礼”推崇的“薄葬简办不追风”……每一个故事都带着生活的烟火气,让原本写在墙上的“硬条款”,变成了居民指尖的温度、口中的默契。

“以前总觉得‘文明’是口号,现在才明白,它是邻居帮忙扶一把的梯子,是吃饭时多摆的一双公筷,是遛狗时牵紧的那根绳。”刚听完演讲的居民李大姐感慨道。这些带着乡音的故事,让“文明”从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可模仿、可传递的具体行动。

治理暖了:居民当上主角,文明“自然生长”

“把话筒交给居民,文明才能真正生根。”社区负责人坦言,从“文明府谷十五礼”制定时的“居民议事会”,到践行中的“故事分享会”,再到这场“沉浸式”演讲赛,社区始终将居民推上“主角”位置——通过“共议、共行、共讲”,让文明从“条款约束”升华为“生活自觉”。

过去,“文明公约”常被挂在社区公告栏,居民看看便罢;如今,“十五礼”成了文明行动引领:张阿姨讲完“楼道不堆物”,第二天就有居民主动清理了自家门口的旧纸箱;王叔叔聊起“行车礼让”,社区里“礼让斑马线”的身影就多了起来;志愿者讲述“公益文明礼”里的爱心故事,带动更多人加入了社区志愿服务队……

这种“居民讲、居民听、居民学”的模式,让文明不再是“要我做”的任务,而是“我要做”的自觉。

文明“生根”了:“被动”到“主动”的温暖蜕变

如今,走进府谷的社区,变化藏在细节里:楼道清爽了,广场安静了,餐桌干净了,网络留言更暖心了……“文明十五礼”不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社区里最温暖的日常——它是晨练时互相问好的乡音,是垃圾分类时的一句提醒,是红白事里简办新办的共识。

一场场没有舞台的“比赛”,正悄然改变着府谷的文明生态。从“被动遵守”到“主动践行”,从“外在约束”到“内在自觉”,居民们用乡音传礼、以故事润心,让“文明府谷十五礼”真正住进了心里。

文明如种子,落地需生根。府谷的实践证明:当文明从“文件”走向“生活”,从“要求”变成“习惯”,就能在居民心中长成最动人的风景。

 

编辑:夏雨           责编:林夕           终审:张建全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