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黄土魂 传唱千年声 ——陕北民歌记忆工程 百首经典民歌唱响新时代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郭涵之 时间:2025-07-25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谢安发)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不管他们住在高原、山地、平原、海滨还是森林、草原,不管他们选择何种生活、生产方式,也不管他们的历史有几百年还是数千年,他们都会创造出属于本民族独有的歌声。这歌声,是世世代代生活在不同土地上的人们“矢口寄兴”“放情长言”之唱,它也如同上古时代陶制的地下文物一样,是“从泥土里出来的东西”(费孝通)是世界上许多古老文化的“原发点”。 ——引自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 ·序》 近日,由中共榆林市榆阳区委宣传部指导的一场承载着陕北文化基因的传承行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 “大美榆阳 陕北之窗——陕北民歌记忆工程”项目由中共榆林市榆阳区委宣传部主办,汇集国内顶尖民族音乐阵容:著名音乐学家乔建中教授担纲艺术顾问,为项目提供深厚学术支撑;歌唱家王宏伟教授担任艺术总监,以其卓越艺术审美把控整体风格;音乐总监朱彦达精心打磨每一个音符;而一级演员、陕北民歌传承人杜朋朋,则以其清澈醇厚的原生态嗓音担纲全辑演唱。整个团队展现出对陕北传统文化的敬畏与赤诚,最终以《我的信天游——杜朋朋陕北民歌清唱100首》作品集的形式,呈现出了项目的成果。 该项目旨在拯救和传承陕北民歌这一珍贵的民间艺术。主创团队走访榆林十二个区县的八十多个村落,拜访众多位民歌前辈,对近乎失传的曲调开展系统性的收集与整理,并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学习传统曲调。在整理的过程中,主创团队与专家顾问反复探讨,在采风资料与书籍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社会语境,致力于让古老的旋律重新焕发生机。最终选定以清唱的方式呈现这100首民歌,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陕北民歌的原汁原味。 艺术顾问乔建中表示“陕北民歌是发生、流传于陕北黄土高原的一种区域民歌,无论是它丰富的蕴藏,还是其词曲塑造的大美意境,都浸染着浓烈的高原风气和陕北人的独特个性,因此,被很多人誉为中国民歌之翘楚。陕北民歌是高原民众日常生活、民俗信仰、人际交往、恋情亲情的率真表达。” 该作品集最引人瞩目之处,在于全部采用清唱形式完成,著名音乐学家乔建中表示:“千百年来,无论中外,绝大多数民间歌曲的传承传播都遵从‘清唱’方式。古人曾称之为‘徒歌’,所谓‘合乐为歌,徒歌为谣’是也。在我国,加伴奏甚至有大型民族管弦乐、西方交响乐队伴奏,乃20世纪后半叶民歌‘舞台化’以后之形式。二者确有‘传统’与‘现代’之别,但却没有高低、雅俗之分,我们千万不能忘记,神州大地上丰厚无比的民歌文化遗产,主要还是依靠‘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保留下来的。两者各有其长,但相互不可取代。” 无任何器乐伴奏的人声演绎,彻底剥离所有现代音乐元素干扰,使得传统唱腔的婉转高亢、歌词中的质朴情深得以完整保留。清唱的艺术处理,将杜朋朋的嗓音优势发挥至极致。也是他传承陕北民歌,坚定不移的学术、心理上的追求。 杜朋朋凭借独特声线和深刻理解,精准诠释不同地域唱腔韵味。陕北民歌特有的跌宕起伏、苍凉开阔的意境被原生态嗓音展现得淋漓尽致,堪称一次对陕北民歌“文化基因”的纯粹复活。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人民生活与情感的生动写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此次项目的实施,是对陕北民歌传承与发展的一次有力推动。艺术总监王宏伟也提到,希望通过这部作品集,让更多人了解陕北民歌的魅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传承这一民间艺术。 “大美榆阳 陕北之窗——陕北民歌记忆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是对陕北民歌的一次系统整理,对陕北文化的一次深度挖掘,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的生动践行。用当代技术抢救、固化了散落在民间的文化碎片,赋予古老旋律时代生命力。相信在未来,这一项目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助力陕北民歌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编辑:俞林 责编:王越美 终审:张建全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