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点“打官腔”多点“泥土香”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5-07-22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打官腔”是指领导干部和群众沟通时常常会使用一些听起来很官方、很生硬,甚至让人觉得敷衍的套话,往往透露出一种模棱两可的空洞感,既降低了沟通的效率,又让人们感受不到真心实意。 “官腔”最大的毛病,就是“说了等于没说”。有的干部怕说错话,干脆照搬文件;有的习惯了坐办公室,对基层情况一知半解;还有的觉得,说话越“高大上”,越显得自己有水平。然而,群众最烦的就是这种“云里雾里”的表达, 就像隔靴搔痒,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和群众打交道,要善用“土办法”,多沾泥土香,才能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现在不少地方也在改。有的干部下乡,不再拿稿子念,而是用大白话讲政策;有的地方开会,要求汇报不准超过5分钟,重点说“问题咋解决”;还有的社区干部,把“提高居民参与度”换成“大伙儿一起出主意”,效果立竿见影。这些变化说明,只要干部真心想和群众沟通,“官腔”自然就少了,“土味”自然就多了。 群众听得懂,才能跟着干。要过好“语言关”,学会用群众的语言说群众的事;过好“作风关”,真正沉到基层、走进群众;过好“能力关”,把政策吃透消化,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白话”。说到底,干部说话的方式,反映的是对待群众的态度,少些“官腔官调”,多些“泥土芳香”,这样的干部,群众才愿意掏心窝子,工作才能真正落地见效。 编辑:俞林 责编:孙梦 终审:赵梓希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